向来曾作舍身歌,今日登台意若何?
指点封疆余独感,萧疏鬓发为谁皤!
剑分胡饼从人后,手掬流泉已自多。
回首朱门歌舞地,尊前列鼎问调和。

【注释】

舍身台:位于今陕西省汉阴县西北,因唐玄宗时李白曾在此台上赋诗《登金陵凤凰台》而得名。

剑分胡饼(fèn huò bǐng):唐代长安有卖胡饼(即胡麻饼,一种油炸面饼)的店铺,李白在长安时经常光顾。

列鼎调和:指权贵们的宴饮豪华。

朱门歌舞地:指富贵人家的游乐之地。

尊前列鼎问调和:形容宴会上摆满珍馐美味,酒菜丰盛。

【赏析】

此诗是诗人晚年在山中所作。诗人以“舍身台”为题,抒发了他对朝廷、权贵的不满和愤懑之情。全诗语言朴实无华,意境高远,表达了诗人对国家、人民命运的关切和忧虑。

首联:“向来曾作舍身歌,今日登台意若何?”诗人回忆起自己曾经作过一首题为《送友人》的诗歌,表达自己愿意为国捐躯、舍身取义的决心和信念。如今,诗人再次登上这座舍身台,内心涌起了一股感慨万千的情绪。

颔联:“指点封疆余独感,萧疏鬓发为谁皤(póu)!”诗人感慨自己在这片土地上已经度过了很多年头,见证了国家的兴衰成败。然而,自己的头发却渐渐稀疏了,不知道是为了谁而白头的。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担忧以及对自己年华逝去的无奈。

颈联:“剑分胡饼从人后,手掬流泉已自多。”诗人回忆了自己曾经在长安的一家胡饼店前品尝过美味佳肴的情景。现在,自己已经不再需要用剑来分割食物了,而是用双手捧起清泉喝饱肚子。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态度和追求,不再追求奢华和享受,而是注重内心的充实和满足。

尾联:“回首朱门歌舞地,尊前列鼎问调和。”诗人回首望去,只见那些富丽堂皇的豪门贵族们正在歌舞升平,他们面前摆放着各种美食佳肴供他们享用。这些场景让诗人想起了过去在舍身台上所经历的艰苦岁月,不禁感叹不已。最后,诗人用一个典故来形容自己的处境:“尊前列鼎问调和”,意思是说这些权贵们正在举行盛大的宴席,互相之间也不忘调换一下酒杯中的美酒,以此来保持他们的尊严和地位。

整首诗通过诗人的亲身经历和所见所闻,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不安和贫富悬殊的现实问题。诗人通过对舍身台的描写,表达了自己对国家、人民命运的担忧和对权贵的不满情绪。同时,这首诗也展现了诗人独特的个性和才华,使他成为我国文学史上一位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