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崖垂绠几凭虚,却笑山猿技不如。
古戍春残初见雁,故园愁绝冷看鱼。
百年俯仰谁巾帼,五尺涓埃自简书。
沙碛传餐君莫叹,边臣应得戒衣袽。

【注释】

舍身台:在今陕西凤翔县东北,为秦代修建的一座高台。相传汉武帝曾以金屑裹身投于台下自尽。

断崖:指山崖险峻处。

却笑:嘲笑。技不如:技艺不如。

古戍:古代边防城堡。春残:春天已过。

故园愁绝:对故乡十分思念。

巾帼:妇女的头巾和发饰,借指妇女。

涓埃:微尘。

沙碛:沙漠。传餐:送饭。

边臣:守边的将士。应得:应该。戒衣:战时穿的披风。袽:粗麻布制成的短上衣。

【译文】

陡峭的山峰上悬挂着井绳,我凭栏远眺空灵之境;我却笑那猴子攀援树枝,其技艺不及我强。

春天过去时,在古老的堡垒里初见大雁归来;故乡的山水令人愁绝,冷眼观看鱼儿游动。

我一生俯仰之间谁能够成为巾帼英雄?只有像五尺长的小草,才能留下一点痕迹而流传万古。

在沙漠中送饭的使者不要悲伤,作为守边士兵我应该穿粗麻布做成的衣服。

【赏析】

这首《登舍身台》是唐代诗人岑参的作品。此诗写自己怀才不遇,壮志难酬,有感于世道黑暗,生不逢时的愤懑之情。全诗意境雄浑,风格豪迈,语言简练,富有气势。

首联“断崖垂绠几凭虚,却笑山猿技不如”,描绘了登台观景的壮阔景象,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人生哲理的独到见解。诗人站在高处放眼四望,不禁感叹自己的渺小与无力,同时也对那些攀岩爬树的山猿表示出一种轻蔑之情。这种态度体现了诗人对于人生的深刻理解和独特感悟。

颔联“古戍春残初见雁,故园愁绝冷看鱼”,则将目光转向了遥远的故乡。诗人在春天的暮色里,看到了一群大雁从远方飞来,心中涌起了一股莫名的愁绪。他凝视着故乡的山川河流,却发现那里已经变得如此陌生和冷漠。这种感受无疑是非常痛苦的,但诗人并没有因此而消沉,反而更加坚定了自己的信念和追求。

颈联“百年俯仰谁巾帼,五尺涓埃自简书”则是对自己的人生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和总结。诗人认为,自己虽然才华横溢,但却始终未能实现自己的理想和抱负。这让他感到无比的遗憾和无奈。然而,他也明白,人生短暂如白驹过隙,要想做出一些真正的贡献和成就,就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和汗水。因此,他决心要珍惜时间、勤奋工作,用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去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

尾联“沙碛传餐君莫叹,边臣应得戒衣袽”则是鼓励人们要勇敢面对生活中的困境和挑战。诗人在这里用了一种比喻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态度。他认为,既然身处沙碛之地,就应该学会适应和应对各种困难和挑战。同时,作为一名守边的将士,他也应该穿着简单的衣服,时刻保持警惕和警觉,为国家的安全和稳定作出贡献。这种精神是非常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