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向榆关离思赊,外台只尺是天涯。
自怜燕越分前箸,谁谓歌钟阻暮笳!
尘满三秋孺子榻,眼穿八月使君槎。
主恩不薄行间吏,遮莫风霜袭鬓华。

【注释】:

  • 东向榆关离思赊,外台只尺是天涯。
  • 自怜燕越分前箸,谁谓歌钟阻暮笳!
  • 尘满三秋孺子榻,眼穿八月使君槎。
  • 主恩不薄行间吏,遮莫风霜袭鬓华。

【译文】:

  • 向东眺望到榆关,离别家乡的思绪绵延不断,只有万里之遥的外台才真正是天涯海角。
  • 我自感伤,因为燕赵之地和南方的越地相隔遥远,如同筷子一样难以触及。谁能相信,我与故乡的亲人相隔万里,只能通过歌声和钟声相互慰藉?
  • 尘埃覆盖了我三年之久未曾清理过的书桌,眼睛也因为思念而变得模糊,仿佛看到了八月远行的使者乘坐船离去的背影。
  • 主上对我的恩情并不薄,即使我是在军中服役的小吏,也能感受到他的关怀和照顾。就算有风霜侵袭着我的鬓发,我也无怨无悔。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家乡、亲人的深切思念之情。诗人通过对“榆关”和“外台”的描写,展现了自己远离家园的孤独和无助。他感叹燕赵之地和越地相隔遥远,如同筷子一般难以触及,形象生动地传达了他对故乡的深深眷恋。同时,他也表达了自己对家人的思念之情,尽管身处军营之中,但内心依然牵挂着家人。

诗中还体现了诗人对自己命运的无奈和感慨。他感叹自己的身世如同燕赵之地和越地之间的距离,无法跨越。这种无奈和感慨使得诗歌更加深沉和感人。

诗中的“主恩不薄行间吏,遮莫风霜袭鬓华”一句,表达了诗人对皇帝恩赐的感激之情。他感谢皇帝对自己的关爱,即使遭受风吹雨打,也要坚守岗位,忠诚地为国家效力。这种忠诚和敬业的精神令人感动。

这首诗以真挚的语言和深情的情感,表达了诗人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以及对国家、皇帝的感恩之情。它不仅展示了诗人的内心世界,也传递了对祖国和人民的深深热爱。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