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日一出郊容改,东风夜发山花红。
纷纷桃李何为者,不可思忆天之工。
轮转荣枯何日了,年年青入长城草。
嗟嗟人生物不如,一度经年一度老。
朔方健儿期报恩,憔颜短发披荆榛。
成蹊桃李自何处,那知芳草忆王孙。

【赏析】

这是一首咏史诗。诗人在这首诗中以“春郊行”为题,描绘了春天郊游时所见的桃李之景,并借此抒发感慨。

第一、二句写桃李花开放的景象。“十日一出郊”,是说经过十天的春雨后,天气转暖,人们纷纷到郊外赏花,“出郊容改”。东风夜发山花红,是说春风拂动着大地,吹开了满山遍野的桃花和李花,使整个山林都变成了一片红色。

第三、四句写观赏桃花、李花后的感想。诗人感叹道:“纷纷桃李何为者,不可思忆天之工。”意思是说:满山坡的桃花、李花,为什么长得这样茂盛?真是让人难以想象那大自然造物者的神奇本领!这里,诗人把桃花、李花的生长与大自然的神奇联系起来,表达了自己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

第五、六句写桃树、李树生长过程中的变化。诗人指出:桃树、李树的生长,有生就有死,循环往复,永无止息,“轮转荣枯何日了”,“年年青入长城草”。这两句诗既表现了自然界的规律性,又表现了人类生命活动的短暂性,从而表达了诗人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第七、八句是全诗的核心部分。诗人用反问的方式,进一步抒写感慨。他写道:唉!人的生命不如草木,它们一年一度地从土中长出来,然后又一年一度地衰老下去。这两句诗,既是对自然生命力的一种赞美,又是对人的生命的无情嘲讽,流露出作者对人类命运的担忧和无奈的心情。

最后两句是诗人借古讽今之作。诗人写到:“朔方健儿期报恩,憔颜短发披荆榛。”意思是说:北方的战士们期待着报答祖国的恩情,他们虽然容颜憔悴,但仍然披荆斩棘,奋勇向前。“成蹊桃李自何处,那知芳草忆王孙。”这句诗是说:桃树和李树的果实被人们采下来,不知那些芳香的草药还想着远方的亲人。这里的“成蹊”指桃李的果实被人们采下来的意思。“成蹊”二字既写出了桃李果实成熟被采摘的情景,又暗示了桃李的繁茂。而那些芳香的草药则思念远在他乡的亲人,表现出一种思乡之情。

这首诗通过对春郊桃李景象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生命无常、世事沧桑以及报国立功等主题思想的深刻思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