蓟门官树带烟微,载酒临岐巳夕晖。
奏最才朝金阙下,承恩又向石城归。
尘清紫陌嘶骢马,花落红亭点绣衣。
关路遥知明到处,豺狼从此迹应稀。
【注释】
蓟门官树:指蓟北的官树。蓟,今北京西南;官树,即古木。烟微:雾气轻笼。载酒临岐(jī):提着酒壶到路头告别朋友。已夕晖(huī):天色将晚,日落时余光映照。奏最才朝金阙下:向金銮殿上进献最好的物品。承恩:得到皇恩。又向石城归:指被朝廷召去。石城,地名,在今江苏南京市南,为南朝宋文帝所筑。豺狼从此迹应稀:意思是说,豺狼等凶猛野兽从这里经过的踪迹应当稀少,表示太平景象。
【赏析】
这首诗是送友人刘子深之南京而作的一首七绝。诗写蓟北春暮景色和友人赴任之情。
首两句“蓟门官树带烟微,载酒临歧巳夕晖”,点出了送别友人的季节和时间。蓟门,即蓟州城门。这里借蓟门以喻京城。“带烟微”三字,把暮春时节蓟门一带山色迷蒙、薄霭笼罩的景象写得十分形象。“载酒临歧”,表明友人即将远行。“巳”是十二地支之一,古人以一日为十二时辰,每辰约两小时,故以“巳”代“时”。此句意谓友人提着酒壶来到路口与主人告别。“巳夕晖”三字,既写出了夕阳西坠之时,又暗示出送别友人的时间是在傍晚。这两句诗从时间上着笔,渲染了送别友人的气氛,为后文写饯友饯别的场面作了铺垫。
第三四句“奏最才朝金阙下,承恩又向石城归”,写诗人送别友人的情景。“奏最”,指上京朝见皇帝,献上最好的东西。“金阙”,指皇宫中的金殿楼阁。“石城”,即金陵,唐时曾建石头城,又名江宁,今南京旧称金陵。诗人用“金阙”和“石城”来指称长安和南京,这是当时人习用的典故。“承恩”,是得到皇帝赏识或厚恩的意思。“石城归”,指被朝廷召去。这里用典含蓄,不直陈其意为“又被朝廷召回”。
五六两句“尘清紫陌嘶骢马,花落红亭点绣衣”,描写送别友人时的景物。“尘清”,形容道路清洁。“紫陌”,泛指大路。“嘶骢马”,指骏马嘶鸣。“点绣衣”,指衣冠鲜明。“嘶骢马”、“点绣衣”,都是写友人的形象。“尘清紫陌”、“花落红亭”,则写出了春天里蓟北的景色。“尘清”和“花落”,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景象。前者是大好的天气,后者则是春光消逝的衰败景象。这两种景象交织在一起,构成了送别友人时悲喜交集的复杂心情。这一联对仗工整,写景真切,情景交融,有声有色,有形有神,充分表现了作者善于抓住典型细节的特点。
最后两句“关路遥知明到处,豺狼从此迹应稀”,进一步抒写对友人的美好祝愿。“关路”,泛指通往京城的道路。“豺狼从此迹应稀”,意谓豺狼等凶猛野兽从此经过的踪迹应当稀少,表示太平景象。“豺狼从此迹应稀”一句,既是写自然现象,也是比喻政治清明之意。
【评解】
这首诗写于天宝初年(公元742年)诗人送刘子深之南京的途中,表达了对友人的惜别之情和对其前程顺利的美好祝愿。全诗语言流畅,对仗工整,情景相生,意境高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