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下茅堂傍水堤,半村佳境足堪题。
一帘山色当门断,几树莺声隔岸啼。
囲犊暮归分远近,樵苏晓出自东西。
幽人乐此多清趣,几度行吟不过溪。
【译文】
林下茅堂傍水堤,半村佳境足堪题。
一帘山色当门断,几树莺声隔岸啼。
囲犊暮归分远近,樵苏晓出自东西。
幽人乐此多清趣,几度行吟不过溪。
【注释】
半村:半里外的村落。
江西:泛指江西省。
手卷:指诗卷。
囲犊(chēn dú):用牛车运送耕具。
樵苏:指柴草和米等生活用品。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诗人居所景色的田园诗。
前两句写诗人住处附近环境优美。“林下茅堂傍水堤”是说,诗人住在树林下面、茅屋旁边的水边;“半村佳境足堪题”是说,半里的村落风景很美,足以供人题诗。首句点明诗人住所的位置,二句则具体描绘了这优美的环境。
“一帘山色当门断”,诗人站在门口,只见一帘山色从门外流进室内,好像隔断了与外界的往来。这里既写出了环境的幽静,也表现了诗人的心境。
“几树莺声隔岸啼”,诗人听到隔岸传来的莺叫声,感到十分悦耳动听。这句诗不仅表现出了景色的美妙,同时也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的喜爱。
后四句则是描写诗人的日常生活。“囲犊暮归分远近,樵苏晓出自东西”,说的是诗人在傍晚回家,牵牛打耙,准备早晨出发上山砍柴,这些活动都安排得很有次序,很有条理。这四句诗既写出了诗人生活的规律性,又写出了诗人的勤快和能干。
“幽人乐此多清趣,几度行吟不过溪”,这四句诗是全诗的结尾。“幽人”指隐士,“清趣”指清雅的趣味,这里指的是隐士的生活情趣。诗人说自己喜欢这种清雅宁静的生活,所以经常在这里吟诗作赋,过着隐居的生活。最后两句既是写景,更是写情,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热爱之情。
全诗语言朴实自然,意境清新恬淡,充满了隐逸之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