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桥杨柳绿生烟,绮阁琼楼沸管弦。
何处赏春游冶客,紫骝驮醉落花前。

【注释】

画桥:指绘有彩桥的桥梁。杨柳:泛指春天里的柳树。绿生烟:形容柳条新长出的嫩叶,如烟般朦胧。绮阁:华丽的楼阁。琼楼:美玉砌成的高楼。管弦:乐器和弦乐。游冶客:游玩寻芳的男子。紫骝(liú):骏马名。驮:骑。

【赏析】
此诗是一首写景小品。全诗意在描绘一幅春日里,画桥杨柳、绮阁琼楼、游冶赏春、醉卧花前的美丽图画。其中“何处赏春游冶客,紫骝驮醉落花前”一句,尤为传神。
首句写春景,用笔轻快。“柳丝初长”,春光明媚,杨柳吐绿,如烟似雾,给人以清新脱俗之感。“绿生烟”三字,形象生动,极富表现力;它不仅使人想象到了那袅袅的柳枝,而且仿佛能嗅到那沁人心脾的芳香。
次句写春景,着墨浓重。“楼阁”一词,既指楼阁本身,又指楼阁下的庭院。“绮阁琼楼”,指华美的楼阁;这既是对楼阁本身的描写,又是对楼阁周围环境的烘托。“沸管弦”三字,写出了楼阁上奏乐之声震天动地、响彻云霄的景象,使读者仿佛听到了那悦耳的音乐声;这既写出了音乐之动人,也写出了楼阁之美。
第三句写人。“游冶客”,即游春寻芳的男子。“何处”二字,既表明这是在春日里,又在暗示游冶客们不知从哪里来的。“赏春”,即游春寻芳。“游冶客”们在春日里踏青赏花,是唐代士女阶层十分喜爱的一种活动。“游冶客”,本指游荡不羁的人,这里则借指那些赏春寻芳的游春寻芳的男子。“何方”二字,表明他们不知从哪里来,但“何处”二字,却表明他们是到处可到,无处不可游赏。“游冶客”们之所以“游春寻芳”,是因为春日里万物生长,百花盛开,自然景色十分美丽。因此他们才不惜奔波跋涉,来到郊外,去欣赏大自然的美丽景色。
末句写人事。“紫骝”,即紫色的良马,这里代指骑马人。“驮”,意为骑乘。“醉”,这里指喝醉酒。“落花前”三字,写出了酒醉后的骑马人在落花飘飞的草地上东倒西歪、摇摇晃晃的情景。这一细节描写,将一个醉酒而醉得颠三倒四、酩酊大醉的骑马人的丑态活灵活现地展现出来。这一细节描写,不仅增加了诗句的形象性,更使整个画面更加鲜明、逼真。
这首诗以简练的语言,描绘了一个充满生气的春日郊野景色。作者抓住了春日里最为典型、最富有生机的事物——画桥杨柳、绮阁琼楼、游冶赏春、醉卧花前等,加以艺术的概括、夸张和渲染,使其成为具有高度概括性的意象群。同时,诗人还巧妙地运用了对比手法,通过“何处”与“何处”,“何处”与“何处”,“何处”与“何处”的反复重叠,突出了游春者之多、之杂、之乱、之忙、之乱。这种写法,不仅使得全诗充满了生活气息,而且有力地突出了游春赏花这一主题。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