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热客行苦,惊心秋色新。
友生那可仗,僮仆岂相亲。
已说逢迎少,胡然道路频。
侬非红粉辈,君是白头人。
【注释】
①五噫:语出《诗经·小雅·北山》“陟彼北山,言采其杞。偕偕士女,职劳不来。”后泛指感叹时事。
②客行苦:客旅之苦。
③惊心秋色新:惊心于秋天的景色。
④友生那可仗:朋友不能依仗。那,哪。
⑤僮仆岂相亲:仆人哪里会像亲人一样亲密无间。僮仆,仆人。
⑥已说逢迎少:已经说过奉承话少了。逢迎,巴结奉迎。
⑦胡然道路频:为什么道路上频繁出现。胡,何。
⑧侬非红粉辈:我并不是美女一类的人。侬,对人的尊称。
⑨君是白头人:你已经是白发老人了。
【译文】
七月九日五噫
在炎热中行走很艰苦,惊心动魄地看到新的秋色。
朋友不能靠奉承,仆人哪里像亲人。
已经说过奉承少,为何道路频繁?
我不是美女一类的人,你已是白发老人。
【赏析】
这首诗写诗人在旅途中,感慨时世艰险,人生多舛;抒写自己与友人之间的友情,以及对友人前途的忧虑。
第一句“触热客行苦,惊心秋色新”,点明题旨,直叙旅行的艰辛和对秋色的惊喜。诗的前两句,以“苦”字领起,“惊”字收尾,形成起伏的节奏,把旅途中的辛苦与新奇的发现、惊喜的情感交织在一起。
第二句“友生那可仗,僮仆岂相亲”,由“惊心”而发,进一步抒写内心的悲凉。“那可”,犹言何堪。意思是说,朋友不能靠奉承,仆人哪里像亲人。这是从内心发出的呼喊,表达了他内心的苦衷和无奈。
第三句“已说逢迎少,胡然道路频”,进一步说明自己的苦衷和无奈。诗人自谓“说逢迎”,意指自己在旅途上,为了求得生存,不得不奉承他人,讨好别人——这是一种不得已的行为,但这种奉承并没有带来好的效果,反而使诗人更加苦恼。
最后一句“侬非红粉辈,君是白头人”,抒发了诗人对友人的同情。“侬”、“君”都是对对方尊称。红粉,即美女;白头,喻指老态。这句的意思是说,我并非美女一类的人,你已是白发老人了。这既是对自己境遇的自嘲,也是对友人的同情。
此诗为七言律诗。首联叙事,二联抒情,三联议论,四联抒情,前后呼应,结构严谨,层次分明,语言流畅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