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语不得语,将归应未归。
顷筐盈卷耳,在室有伊蝛。
翠帱流苏冷,银河破镜飞。
五侯鲭莫恋,须念有调饥。
【注释】
五噫:即《古诗十九首》之《悲歌》中的“陟彼北芒兮,噫嘻悲哉!顾望旧邦兮,涕流滂沱。愿欲寄言兮,斜光南荣”。五噫是叹息声的谐音,故以“五噫”代指叹息。
将归应未归:即将要回家而又不能回去。应:应当。
顷筐盈卷耳:倾着一个篮子装满了卷耳菜,卷耳菜也叫藠头,是一种蔬菜。
在室有伊蝛:屋里有小虫。伊、蝛,都是古时对昆虫的通称,这里泛指虫子。
翠帱(dáo)流苏冷,银河破镜飞:翠帷帐上流苏下垂,像被风吹动一样,银河也破裂了,如同镜中飞去。这是比喻,暗喻诗人的心情。
五侯鲭(jīng)莫恋,须念有调饥:五位侯爵的美食不要吃了,应当想着如何救济饥饿的人们。
【赏析】
这首诗写于唐宪宗元和八年(813年),当时诗人任江州(治所今江西九江)司马。此诗通过描写诗人在浔阳江口眺望江岸上的渔人,感叹自己无法回家与亲人团聚的苦闷心情,抒发诗人怀才不遇的感慨之情。全诗构思巧妙,想象丰富,语言清丽。
开头两句,诗人用“五噫”二字点明题意。“欲语不得语,将归不应归”,诗人欲言又止,想归而又未能归去,表达了一种无可奈何的情绪。
三、四句承前启后,描绘了一个生动的画面。倾一篮鲜嫩的卷耳菜,满屋都是小虫,这是多么凄凉的景象呵!诗人触景生情,想到这些无辜的小虫也遭逢战乱,流离失所,不禁黯然神伤。
五六句,诗人由眼前的景物联想到天上的天河,用银河破碎的比喻来形容眼前的情景。“五侯鲭”三字表明了诗人的身份地位,但面对这样的生活,他也感到无奈。
最后两句,诗人以“五侯鲭莫恋”作结,既表示了自己对权贵的轻蔑,又表现了他忧国忧民的情怀。
整首诗语言清新自然,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和人民的忧虑之情。
【译文】
想要说话却说不出话来,想要回去又没地方回去。
倾着一个篮子装满了卷耳菜,在屋里有小虫。
翠帷帐上流苏下垂,好像被风吹动一般。
五位诸侯的美食不要贪吃,应当想着救济饥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