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食惊逢禁火辰,鸠鸣燕乳野桐新。
莺花恨别经年客,节序关心远道人。
到海已知闽地尽,看云渐与故乡邻。
相逢共惜春将暮,浊酒因君强入唇。

【注释】

1.寒食:古代在清明节前一天举行的祭祀活动。

2.次:停留,居住。

3.鸠鸣燕乳:鸠鸟啼叫,燕子哺育。比喻生机勃勃。

4.莺花恨别经年客:指离别之苦,已过数年。莺和花,都是春天的景物,这里借指游子。

5.节序关心远道人:指季节更替之时,对远方来的人格外关切。

6.到海:指到达海边。闽地,今福建省。

7.看云:观云,即登高望远,远眺故乡。

8.相逢共惜春将暮:意谓与友人相会,共同感叹春天就要结束。

9.浊酒因君强入唇:意思是说,因为朋友,我勉强喝下这杯浊酒。

【赏析】
这是一首送别诗,写诗人在清漳(今河北省临漳县)与韩叔捷太守欢饮作别的情景。首联“旅食惊逢禁火辰,鸠鸣燕乳野桐新”,是说作者在异乡飘泊,正赶上寒食这个禁火的日子,听到鸠鸟的啼鸣,看到燕子哺养雏儿,又看到野桐树吐发新芽,一派春意盎然的景象;颔联“莺花恨别经年客,节序关心远道人”,是说离群的游子们怀着满腔愁绪,恨别多年;而远离家乡的人们却倍觉关怀,因为他们知道节序已到了寒食,又是一年一度分别的时候了。颈联“到海已知闽地尽,看云渐与故乡邻”,是说经过大海的航行,诗人已经知道要到达的是闽地(今福建),再登上高山远望,云彩仿佛与故乡相接。尾联“相逢共惜春将暮,浊酒因君强入唇”,是说在这春色即将消逝的时刻,诗人与韩叔捷等相聚欢饮,虽然只有浊酒可饮,但大家仍勉力举杯痛饮,表达出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
这首诗语言朴实、清新自然,没有华丽的辞藻,但在平淡之中见真率,读来令人耳目一新。全诗以寒食为题,紧扣一个“寒”字,抒发了游子对故土、亲友、时光、生活的深深眷恋,表现了作者对人生短暂和时光流逝的感慨。全篇构思巧妙,意境开阔,笔致细腻,风格清丽,是唐宋以来咏寒食之作中的佳篇。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