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茂烟光连破额,南来两祖对丛林。
曈曈佛日悬双顶,冉冉慈云落片阴。
才说有南终有北,何须无物并无心。
渡芦若问真衣钵,云在溪流月在岑。
【注释】
冯茂:地名。
烟光连破额:以烟光连着山的顶端,形容山峰高耸入云。
南来两祖:指南来的两个佛祖,即禅宗五祖。
曈曈佛日:太阳初升的样子。
冉冉慈云:渐渐飘浮的白云。
何须无物并无心:意指不必有实物,只要心地清净。
渡芦若问真衣钵:渡芦是地名,若问真衣钵,意思是如果渡过芦江的人问我是否真传了衣钵。
云在溪流月在岑:意指如影随形,云在溪流中,月亮在山顶。
【赏析】
这是一首题画诗。全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禅宗思想的理解。
首句“冯茂烟光连破额”,用烟光连着山的顶端来形容山峰高耸入云,生动形象地展现了黄梅道中的壮丽景色。
第二句“南来两祖对丛林”,以南来的两个佛祖与丛林相对峙,象征着禅宗思想的传承与发展。
第三句“曈曈佛日悬双顶”,“佛日”指的是佛法,“悬双顶”则是用太阳初升的形象来形容佛法无边。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佛法的敬仰之情。
第四句“冉冉慈云落片阴”,“冉冉”是慢慢地,“慈云”指的是慈悲的云彩,“落片阴”则是指云朵落在山顶上,形成一片阴影。这句诗通过描绘自然现象,表达了诗人对于佛教教义的深刻理解。
第五、六句“才说有南终有北,何须无物并无心。”这两句诗表达了一种禅意,即无论是南方还是北方,都有佛法存在。同时,这也暗示了禅宗思想的核心在于心地清净,而不是物质的有无。
最后一句“渡芦若问真衣钵,云在溪流月在岑。”这句话是对前文的总结,也表达了禅宗思想的精髓。如果有人想要了解真正的衣钵,那么只需要看云在溪流和月在山头即可。这里的“真衣钵”指的是禅宗的真谛,而“云在溪流月在岑”则是指禅宗的修行方法,即心在何处,身便到何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