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经台畔水淙淙,有客乘春觅旧踪。
山带半随青嶂绕,螺鬟长倩白云封。
笔点石幢题露叶,厨分香积剪春茸。
自怜亦是攒眉者,却向溪桥曳短筇。
【解析】
这是一首七律。前四句写诗人重游旧地,感慨万千。首句“岁壬午计偕曾憩东林寺”,点明诗人曾于壬午之年(1542)到访过东林寺,“计偕”指参加进士考试的同科人入京后会集于礼部,由主考官按名次录取。“今二十有五年矣幸差竣还朝”,诗人说今天又过了十五年了,有幸圆满完成了此次出使的行程,回到京城。“再过一食抚兹往迹殊怆客怀遂成二律以纪岁月”,诗人再次来到此地,缅怀往昔,感慨万分,于是写成两首诗来记录这段历史岁月。第二联“讲经台畔水淙淙,有客乘春觅旧踪”,诗人描绘了一幅宁静的画面:在讲经台的旁边,清流潺潺,有客人在春天里寻觅着过去的足迹。第三联:“山带半随青嶂绕,螺鬟长倩白云封。”“螺鬟”是形容山峰的形状,这里指山峦如髻发,而“长倩白云封”则形象生动地写出了群山环抱的景象。第四联:“笔点石幢题露叶,厨分香积剪春茸。”“笔点”是形容用笔蘸墨书写,此处暗指诗人挥毫泼墨,为石幢题字。“厨分香积剪春茸”则是说将香积斋的菜肴分配给众人享用,而自己也品尝了这美味佳肴。最后两句“自怜亦是攒眉者,却向溪桥曳短筇。”诗人自嘲道,我也是一个经常皱眉的人呢!然而现在只能拄着拐杖去溪边的小桥上散散步了。
【答案】
岁壬午计偕曾憩东林寺今二十有五年矣幸差竣还朝再过一食抚兹往迹殊怆客怀遂成二律以纪岁月
讲经台畔水淙淙,有客乘春觅旧踪。
山带半随青嶂绕,螺鬟长倩白云封。
笔点石幢题露叶,厨分香积剪春茸。
自怜亦是攒眉者,却向溪桥曳短筇。
注释:
①壬午:即公元1542年,天顺六年。计偕:古代科举制度,考生中举后需赴京城参加会试,谓之“计偕”。②憩:休止、停留。③青山:东林寺所在的山。④螺鬟:峰峦起伏,宛若女子的秀发。⑤香积斋:佛教寺院内设斋处,供僧侣食用之用。⑥攒眉:皱眉。⑦曳:拖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