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郭孤栖喜晚晴,银蟾何事碧云萦。
岂怜皓魄犹微阙,故傍良宵不肯明。
两岸歌钟喧十里,一街灯火引双旌。
天涯纵有芳尊在,却泛春愁忍独倾。
正月十四夜上蔡公署候月不至罢酌
山郭孤栖喜晚晴,银蟾何事碧云萦。
岂怜皓魄犹微阙,故傍良宵不肯明。
两岸歌钟喧十里,一街灯火引双旌。
天涯纵有芳尊在,却泛春愁忍独倾。
注释:
- 正月十四夜:即农历正月十五日的夜晚,元宵节。
- 山郭孤栖:独自住在山城,孤独地栖息着。
- 喜晚晴:喜欢傍晚的晴朗天气。
- 银蟾:月亮。
- 碧云萦:碧云缭绕(形容月光)。
- 岂怜:怎会怜惜。
- 皓魄:明亮的月亮。
- 微阙:残缺不全。
- 良宵:美好的夜晚。
- 两岸歌钟喧十里:指上蔡的岸边,有歌声和钟声传来,声音传到十里之外。
- 一街灯火引双旌:街上的灯火明亮,照亮了两行旗帜。旌是古代的一种旗帜,这里指街道两边的旗子。
- 天涯:天边,此处用来形容诗人身处遥远的地方。
- 芳尊:美酒,指酒杯。
- 却泛春愁忍独倾:却泛:反而引发。春愁:春天的忧愁。忍独倾:忍受孤独地喝。
赏析:
这首诗描写的是作者在元宵节夜晚独自一人在上蔡公署等待明月,却发现月亮并不完整,心中不禁生出惋惜之情,但又因为美景而不忍独饮。同时,他也感慨自己身处遥远的天涯之地,只能借助美酒来化解心中的孤独。全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孤独的无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