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椽正瞰蛟龙窟,九死曾排虎豹关。
磨蝎半生留瘴海,痴仙毕世在人间。
涛翻怒石晴飞雪,翠滴颓垣雨过山。
梦里新丰已相识,长安天上不须还。
注释:
- 数椽正瞰蛟龙窟:几间房子正俯瞰着蛟龙的洞穴。
- 九死曾排虎豹关:九死一生,曾经排开过虎豹关。
- 磨蝎半生留瘴海:磨蝎星半生都留在了瘴气弥漫的海洋中。
- 痴仙毕世在人间:痴迷的仙人一辈子都在人间。
- 涛翻怒石晴飞雪:波浪拍打着凶猛的石头,晴天飞起雪花。
- 翠滴颓垣雨过山:绿意滴落在破旧的城墙上,雨水冲刷过后的山峦。
- 梦里新丰已相识:梦中的新丰已经熟悉。
- 长安天上不须还:长安(今西安)的天空不需要返回。
赏析:
这首诗是苏轼追和白乐天《赋得古原草送别》之作,表达了对白乐天的怀念之情。
首句“数椽正瞰蛟龙窟”描绘了诗人所居之地,如同蛟龙的洞穴一般壮观。接着“九死曾排虎豹关”则展现了诗人不畏艰险的精神,他曾九死一生地面对危险。两句合起来表达了诗人坚韧不拔、勇往直前的精神风貌。
第三句“磨蝎半生留瘴海”,描述了诗人一生被贬谪的经历,他半辈子都在瘴气弥漫的海洋中度过。这一句既表现了诗人的遭遇之苦,也体现了他坚韧的品质。
接下来的几句则描写了诗人居住环境的秀美,“涛翻怒石晴飞雪”描绘了壮丽的自然景色,“翠滴颓垣雨过山”则表现了雨后山林的美丽景象。这些诗句赞美了诗人的生活环境,也表达了他对自然美景的热爱。
最后两句“梦里新丰已相识”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而“长安天上不须还”则表达了诗人对世俗纷扰的超然态度,他宁愿生活在遥远的长安,也不愿回到尘世之中。
这首诗通过描写诗人的生活环境和经历,表达了他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期望。同时,它也展现了苏轼独特的人生哲学和艺术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