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极星高甲子周,西湖松菊正宜秋。
青毡寒照鬓边雪,绿玉闲携杖上鸠。
曾说骑驴寻洛邑,不须跨鹤问扬州。
一尊三祝惭浦柳,能否相从汗漫游。
潘隆宇六十有一
诗意与赏析
潘隆宇,字正叔,西晋时期文学家及政治家。生于魏齐王芳嘉平二年(250),卒于永嘉五年(311),享年六十一。潘氏家族在汉末为东海相,其父亲潘满以学识和品行闻名。潘隆宇的一生虽短暂,却留下了丰富文化遗产。
诗篇开篇“南极星高甲子周”,描绘了北斗七星中北极星的明亮景象,象征岁月流转和天文历法。此句不仅点明了时间的流逝,也反映了古人对天文的敬畏与研究。接着,“西湖松菊正宜秋”展现了杭州西湖边秋季的美景,松树和菊花是秋天的象征,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赞美和内心情感的寄托。
第二联“青毡寒照鬓边雪”,通过“寒照”形容冬季的寒冷以及青毡(指古代官服上披的青色毛皮)的冷色,暗示诗人在冬日里仍坚守岗位或生活状态的艰辛。而“绿玉闲携杖上鸠”则描绘了手持绿玉杖、拄杖而行的场景,象征着从容不迫的生活态度,也反映了对健康长寿的祝愿。
第三联“曾说骑驴寻洛邑”,提及骑驴游历洛阳的经历,体现了诗人年轻时的足迹遍布各地,追求学问和探索的精神。而“不须跨鹤问扬州”则是诗人对于物质享受的超脱,表达了一种淡泊名利的态度。
最后两联“一尊三祝惭浦柳”,用酒敬礼表达对朋友的敬意,同时也反映了诗人面对困境时内心的矛盾和不安。“能否相从汗漫游”则表达了一种向往自由自在生活的情怀,愿意追随友人共度时光,体验人生百态的洒脱态度。
《潘隆宇六十有一》不仅记录了诗人的个人生活轨迹,更折射出当时社会的文化氛围和价值观念。诗中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和对人物行为的深刻刻画,传达了作者对生活、自然、友情的深刻理解和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