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怜游目爱三馀,却恨初年不读书。
今已据梧亲药裹,谁同击壤咏康衢。
青编尘箧吾衰矣,白首玄亭意晏如。
见说冯彝今佩犊,烦君同卜屈平居。
【诗句释义】
庚午年(宋徽宗政和年间,公元1104年—1106年)季秋(秋季的中间),我因疾病困卧了一个月。尹用平,我的兄长,写了一首诗寄来,于是我作了这首诗答他。
【译文】
自怜游目爱三余,却恨初年不读书。
今日已据梧亲药裹,谁同击壤咏康衢?
青编尘箧吾衰矣,白首玄亭意晏如。
见说冯彝今佩犊,烦君同卜屈平居。
【注释】
庚午:即宋徽宗政和八年,公元1108年。
季秋:秋季的中间。
病困一月:因病而卧床一个月。
尹用平:作者的哥哥。
三馀:指冬夏之余日。
书:指书籍、学问。
据梧:指依靠梧桐树。
亲药裹:把药包放在身旁,表示服食药物。
击壤:相传尧舜时代,百姓以木棒击打土块,表示劳动。
康衢:通衢,四达的道路。
青编:指藏书的书柜上放的青竹简。
尘埃:指书柜上的尘埃。
吾衰矣:表示自己衰老了。
玄亭:指书房中的亭子。
冯彝:指《诗经·大雅·文王》“于昭于天,于乎永哉”中的文王,象征贤明的君主。这里指贤明的君主。
犊:指小牛。比喻贤明的君主。
屈平:屈原。
居:指隐居。
【赏析】
这是一首托物言志诗。首联说自己虽已老迈,但仍然喜爱读书,可惜当初未能好好读书。颔联写自己虽然已到暮年,但是仍与年轻人一同在田野里耕作,并有兴致地咏唱着《击壤歌》。颈联写自己虽然已到暮年,但仍像少年时一样喜欢读书、思考问题。尾联说自己现在听说贤明的君主已经去世了,所以希望能像屈原那样隐退山林,过一种清静的生活。全诗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短暂、时光流逝的感叹以及对知识的追求和对美好人生的向往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