尔翁少小称豪纵,沾沾笔墨常拈弄。
双拳欲碎玉笥山,一口欲啖飞霞洞。
自言片语即千秋,追风历块谁能鞚。
腹中样子不合时,身外功名何足重。
一斥多因七不堪,老向空林长抱瓮。
文章憎命古今同,往事回头先色动。
汉家天子不好文,生涯合与时人共。
尔曹慎勿学尔翁,空费笔花频入梦。
少年高足策要津,出门便作城阳送。
亦知匣里剑长鸣,莫惜案头萤尽冻。
三冬文史满腹藏,万斛源泉随地涌。
野鹜家鸡任尔为,何必人人毛是凤。

【注释】

堪孙:即苏轼,字子瞻。苏子瞻:苏轼的号。白水砌:苏轼在徐州任太守时,筑有白水堤,以引洪水。

似有可教:意指有值得学习的地方。第籯经:指《六经》。未穷:没有完全理解。鞶帨:古时佩带的饰物,用以装饰衣服。得无:难道。与:赞许。先生:对人的尊称。并行:一起行动。

尔翁:苏轼的别号。少小:从小。称豪纵:自恃豪迈放纵。沾沾:得意的样子。拈弄:玩弄。双拳:形容愤激的情绪。欲碎玉笥山:意指愤激至极,恨不得将玉笥山上的石头击碎。玉笥山:传说中仙人所居之地,在湖北黄冈县东四十里。一口:指要吃尽世间所有美味。飞霞洞:传说中的神仙居住之地。自言片语:意指自己的才华。千秋:千年。追风历块:意指追逐风云,超越古今。谁能鞚(kòng控制):意谓谁能驾驭?鞚:马缰绳,用来控制马的。

腹中样子:意谓心中的抱负。不合时:不合时代潮流。身外功名:指世俗的名利地位。何足重:不值得看重。老向空林:老了却独自隐居山林。

一斥多因七不堪:意谓多次受到贬谪,是因为有“七不堪”之故。七不堪:指七个原因,即不仁、不忠、不信、不正、不义、不勇、不武。

老向:年老而孤独地生活。空抱瓮:意谓空怀抱着一个瓦罐,喻指贫贱或隐居。

文章憎命:意为文人憎恶命运的安排。古今同:古今都一样。

往事回头先色动:意谓回想往事,心中就感到激动不已。

汉家天子:指汉朝皇帝。不好文:不喜欢文学。生涯合与时人共:意谓他一生的追求,应该和世人一样,追求功名利禄。

尔曹:你们。慎勿:谨慎不要。学尔翁:意谓不要学习苏轼那样。空费笔花:白白浪费笔墨。频入梦:经常做梦。

少年高足:指年少时的好友。策要津:指出仕做官,掌权于重要位置。

亦知匣里剑长鸣:意谓虽然知道匣中宝剑无人能够拔出,但它依然会发出声响。案头萤:案上萤火虫,比喻读书时用的灯。尽冻:全部结冰。

三冬文史:意谓一年三百六十五天之中,有三个月的时间是在读书学习文史。满腹藏:意谓心中充满了知识。万斛源泉:意谓胸怀像万斛泉水一样深广。随地涌:意谓随时都可以流出。

野鹜家鸡:野鸭和家鸡。任尔为:任由你怎样去做。毛是凤:意谓羽毛不能变成凤凰。

【赏析】

这首五律,是苏轼给朋友的信中的一首酬答诗。苏轼在徐州任太守时,筑有白水堤,以引洪水。此诗作于元丰八年(1085),时苏轼正被贬黄州,与友人通信时,抒发了自己被排挤、受打击的悲愤情绪,同时也表示了他对朋友的劝勉。

全诗分两部分。第一部分开头四句写自己被贬到黄州,处境艰难,心情悲苦,但仍不屈服;第二部分八句写自己怀才不遇,但并不灰心丧气,仍然坚持自己的理想和追求。

前四句写诗人自己的处境以及内心感受。首联点明诗人自己身处黄州,遭遇不幸,处境艰难。颔联进一步描绘诗人内心的感受。诗人面对玉笥山,心中充满愤恨之情,恨不得将山中的石块击碎;面对飞霞洞,心中又充满着贪婪之心,恨不得将洞中的美酒喝个饱足。颈联写诗人对世俗名利的追求与现实的冲突。诗人自言自己的言辞足以传世千古,但追风逐浪的人却能超越古今。诗人对世俗名利的追求与现实发生了强烈的冲突,无法实现自己的抱负。尾联写诗人对自己前途的担忧以及对自己的安慰。诗人认为,自己的境遇不佳,都是因为“七不堪”的缘故,这和自己的命运没有关系;诗人已经年老体衰,但仍然抱着希望,希望能够得到提拔。最后两句则写出了诗人的豁达乐观,即使自己不被赏识,也不后悔自己的选择,因为自己一生的追求和努力都得到了回报,只是没有得到应有的赏识而已。

整首诗歌情感真挚,语言质朴,既表现了诗人的豪放不羁,又表现了诗人的豁达乐观;既表现了诗人对自己命运的思考和无奈,又表现了诗人对人生理想的执着追求。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