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竹何须问主人,东风和煦草堂春。
如屏天远诸峰出,傍户声幽一鸟驯。
池向山头分月晓,石于花圃绣苔匀。
眼前佳景宜行乐,看竹何曾问主人。

【注释】

唐宅:指唐代的宅邸。效首尾吟:指效仿首句和末句的韵脚来写诗。

看竹何须问主人,东风和煦草堂春。——春天来了,万物复苏,竹林里一片生机。

如屏天远诸峰出,傍户声幽一鸟驯。——竹林如同屏风一样,把远处的群山遮挡起来;而近处的竹子则发出悦耳的声音,仿佛是小鸟在鸣叫。

池向山头分月晓,石于花圃绣苔匀。——月光洒在山头上,照出了一片明亮的景色;而石上的青苔则像绣娘一样,将花圃点缀得十分美丽。

眼前佳景宜行乐,看竹何曾问主人。——眼前的美景真是令人陶醉,我为何要特意去询问主人呢?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咏物抒怀之作。诗人借看竹兴怀,以竹喻人,表现了诗人高洁的人格和闲逸的生活情趣。

首联写竹林之美。“看竹”二字点明题旨。“何须问主人?”表明自己欣赏竹林并不求人引荐,而是自有所得。“东风和煦草堂春”,说明此时正是春天,天气和暖,万物生长,正是观赏竹子的最好时节。

颔联写竹子掩映着群峰、鸟鸣声声入耳。这两句用拟人化的手法,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画面,使人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诗人似乎置身于竹林之中,与周围的景物融为一体。

颈联写池边山头、花圃石上景色之优美。这两句进一步描绘了竹林之美。“分”字形容月光洒在山头之上,照亮了整个山坡;而“绣苔匀”则形象地描绘了石上的青苔宛如绣娘一般,将花圃点缀得如诗如画。这两句不仅写出了景色之美,还表现出了诗人内心的愉悦之情。

尾联写诗人陶醉于眼前的美景中,忘记了自己的身份。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热爱与赞美,同时也反映了他对世俗生活的淡漠与超然。

全诗通过对竹的描写,展现了诗人的高洁品质与闲逸生活情趣。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与向往之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