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阳入星纪,万里寒威逼。
迟日何其凄,同云淡无色。
避户谷回飙,幽林鸟敛翼。
茅鸡午不鸣,屋乌时不食。
凋谢时防花,冯陵忧害稷。
龙蛇转蛰深,牛羊归径黑。
去去任飘零,行行歌偪侧。
气候纪东南,风色看西北。
灾荒尚如此,边声况绝域。
碧树掩长杨,黄尘动荆棘。
宫中落便乾,民间冻岂识。
炉火拥妻儿,感伤中心尽。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元稹的《春寒》一诗,全诗如下:

三阳入星纪,万里寒威逼。
迟日何其凄,同云淡无色。
避户谷回飙,幽林鸟敛翼。
茅鸡午不鸣,屋乌时不食。
凋谢时防花,冯陵忧害稷。
龙蛇转蛰深,牛羊归径黑。
去去任飘零,行行歌偪侧。
气候纪东南,风色看西北。
灾荒尚如此,边声况绝域。
碧树掩长杨,黄尘动荆棘。
宫中落便乾,民间冻岂识。
炉火拥妻儿,感伤中心尽。

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翻译和注释:

  1. 三阳入星纪,万里寒威逼。
    三阳指的是春天的三个节气:立春、雨水、惊蛰。它们标志着春天的到来。”星纪”可能是指北斗七星的位置,暗示着春天的气息和万物复苏。然而,随着季节的更替,天气变得越来越寒冷。

  2. 迟日何其凄,同云淡无色。
    太阳似乎变得有些暗淡和凄凉,云层也失去了颜色。这描绘了一幅寒冷而灰暗的画面,给人一种压抑的感觉。

  3. 避户谷回飙,幽林鸟敛翼。
    人们纷纷躲避寒冷的气流,鸟儿也收起了自己的翅膀准备过冬。这是自然界为了适应季节变化而做出的反应。

  4. 茅鸡午不鸣,屋乌时不食。
    中午时分,公鸡不再打鸣,乌鸦也不再觅食。这是因为它们已经习惯了寒冷的气候,不再需要食物来维持生命。

  5. 凋谢时防花,冯陵忧害稷。
    在冬天凋零的花,我们要小心保护以免受到损害。”冯陵”在这里可能指的是植物的根系部分,而”忧害稷”则可能是指对农作物的担忧,因为寒冷的气候可能会影响作物的生长。

  6. 龙蛇转蛰深,牛羊归径黑。
    蛰伏的蛇和青蛙已经深入地下冬眠,牛群和羊群也开始沿着小路返回家中,准备过冬了。这是一个关于自然循环和准备迎接冬天的描述。

  7. 去去任飘零,行行歌偪侧。
    无论我们走到哪里,都任由自己飘零不定。这是一种无奈的生活状态,也是一种对命运的接受。

  8. 气候纪东南,风色看西北。
    这里提到了气候变化的方向,暗示着冬天即将过去,春天即将到来。这种变化预示着季节的更替和生命的轮回。

  9. 灾荒尚如此,边声况绝域。
    尽管遭受灾害荒年,但边疆的情况仍然严峻。这可能是指边境地区的恶劣环境,也可能是对边境士兵艰苦生活的描绘。

  10. 碧树掩长杨,黄尘动荆棘。
    长杨树的影子被绿色的树叶遮挡,黄沙和枯草在风中飞扬,形成了一幅荒凉的景象。这是对边塞地区环境的生动写照。

  11. 宫中落便乾,民间冻岂识。
    宫中的宫殿已经落满了干枯的树叶,而民间的百姓却无法感知这些变化。这表明了社会上层与底层之间的差异。

  12. 炉火拥妻儿,感伤中心尽。
    一家人围坐在炉火旁,感受着内心的伤感和孤独。这可能是对家庭团聚场景的描绘,也可能是对个人情感状态的真实写照。

这首诗通过描绘冬季的自然景象和人们的生活状态,表达了作者对季节变迁的感慨以及对人民苦难的同情。通过对自然和社会现象的观察和描述,展现了诗人深刻的思考和敏锐的观察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