渺渺伊人忽我思,山川回望隔黄旗。
南阳肯信能长卧,采石遥怜待出奇。
孤愤久知思汉室,同仇应共振王师。
寒光夜发芙蓉剑,正是期君出匣时。

【译文】

在军中怀念征士罗孺文,他因从军未能成功。

伊人渺邈忽如隔世,遥望山川只隔黄旗。

南阳郡肯信能长期隐居,我采石驿遥怜等待出奇。

孤愤久知思汉室,同仇应共振王师。

寒光夜发芙蓉剑,正是期君出匣时。

【注释】

  1. 军中:指军队里。
  2. 罗孺文:即罗贯中,唐代诗人,以《三国演义》著称。此诗作于元朝时期,表达了作者对罗孺文的怀念之情。
  3. 伊人:指远方的人或事物。
  4. 回望:回头眺望。
  5. 黄旗:古代战争中用以指挥军队的标志,此处代指军队。
  6. 南阳:古地名,今河南省方城县一带。
  7. 长卧:长久地隐居生活。
  8. 采石驿:位于安徽采石镇的一个古老驿站,是通往江南的必经之路。
  9. 孤愤:指个人的愤懑之情。
  10. 汉室:指汉朝的国家和朝廷,这里泛指整个国家。
  11. 王师:指正义的军队。
  12. 芙蓉剑:指用荷花制成的剑,寓意高洁。

【赏析】
这首诗是元代著名文学家罗贯中所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诗中表达了作者对罗孺文的深切怀念,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关注。

首句“军中怀罗孺文”直接点明了作者在军队中的怀念之情。第二句“渺渺伊人忽我思”进一步描绘了思念之情的深远和强烈,伊人即远方的罗孺文,他的突然离去让作者深感思念。第三句“山川回望隔黄旗”则表达了作者对罗孺文所在位置的遥远和距离感,通过“黄旗”这个象征性的元素,加强了空间距离感。接下来的两句“南阳肯信能长卧,采石遥怜待出奇”则是对罗孺文性格和行为方式的赞美,认为他能够在远离故乡的地方安然度过,并且期待着他能够有所作为,为国分忧。

后四句“孤愤久知思汉室,同仇应共振王师”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和民族的深厚感情,他深知自己肩负着为国家分忧的重任,因此心中充满愤懑。最后两句“寒光夜发芙蓉剑,正是期君出匣时”则寓意着希望罗孺文能够像芙蓉剑一样,在关键时刻展现出自己的锋芒,为国家和民族做出贡献。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充满了爱国情感和个人情怀,是一首优秀的诗歌作品。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