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甲霜风扑面沙,孤臣飘泊久无家。
北怜戎犬栖黄屋,西望冠裳举翠华。
我寄猗兰幽里操,谁吹胡拍惨中笳。
摇摇念此心逾折,三匝愁听绕树鸦。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峤的作品。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和赏析:

译文:
多次想要提师入卫西京,无奈前途受阻,不能实现。
穿透甲胄,霜风扑面沙尘起,孤臣飘泊久无家。
北方怜惜那些被犬群所栖的旧臣,西望皇帝头戴翠冠,举着华丽的玉佩。
我寄身于幽深之处,操持着猗兰的琴曲;谁吹奏着胡地的拍子,悲伤中笳声哀婉。
摇摇摆摆想念此心愈发痛苦,三绕树乌鸦啼叫不停。

注释:

  1. 屡欲提师入卫西京:屡次(多次)想要率领军队去保卫京城西都洛阳。
  2. 奈前途阻绝不果:无奈(因为)路途受阻,无法成功。
  3. 透甲霜风扑面沙:穿上铠甲,迎着刺骨的寒风扑面而来的黄沙。
  4. 孤臣飘泊久无家:孤苦无依的臣子,漂泊已久,没有自己的归宿。
  5. 北怜戎犬栖黄屋:北方同情那些被犬群所栖的旧臣。
  6. 西望冠裳举翠华:西望皇帝头戴翠绿的冠帽,手举华丽的玉佩。
  7. 我寄猗兰幽里操:我寄托于幽深之处,弹奏着猗兰琴曲。
  8. 谁吹胡拍惨中笳:是谁吹奏着胡地的拍子,悲伤之中的笳声凄婉。
  9. 摇摇念此心逾折:摇摇晃晃地思念此心更加痛苦。
  10. 三匝愁听绕树鸦:环绕树梢的乌鸦啼叫,让人感到忧愁。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旅途中的心情和所见景象。开头两句表达了诗人想要率军保卫西京洛阳的愿望,但却因为路途受阻而未能实现。接着,诗人以“透甲霜风扑面沙”开篇,形象地描写了他身穿铠甲、面对凛冽寒风和漫天黄沙的困境,体现了诗人坚韧不屈的精神。

诗中的“孤臣飘泊久无家”,反映了诗人作为一位忠诚的臣子,长时间漂泊在外,没有固定的居所。这种孤独和无助的情感在后半部分得到了进一步的渲染。

在“北怜戎犬栖黄屋”中,诗人同情那些被犬群所困、失去自由之身的旧臣。而在“西望冠裳举翠华”中,则展现了诗人对于皇帝的尊敬以及对华丽服饰的喜爱。这种对比不仅凸显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也揭示了他身处乱世却仍怀有理想与追求的矛盾心理。

最后两句“我寄猗兰幽里操,谁吹胡拍惨中笳”和“摇摇念此心逾折,三匝愁听绕树鸦”,将诗人寄情于猗兰琴曲,以及周围环境的凄凉之感,通过“摇摇”、“三匝”、“愁听”等词汇,将诗人内心的纠结与挣扎表现得淋漓尽致。乌鸦的啼叫更增添了一份悲凉,使整个场景充满了忧郁和悲哀的气息。

整首诗通过对旅途中所见所感的细腻描绘,展示了诗人内心的痛苦与挣扎,同时也流露出他对国家、民族命运的深切关注和忧虑。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