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迟白门下,行采青溪蕨。
隔水望三山,迢迢不可越。
中路逢胜友,相携理兰楫。
霜叶兼帆度,江花背棹发。
东迎晨曦出,西送素辉没。
彼美隔蒹葭,一水如天末。
琼枝未获攀,瑶草何由掇。
相期赴良晤,毋令蕙草歇。
【注释】
白门:泛指南京。行:沿江而行。青溪:指长江支流的青弋江。三山:即钟山,在南京西南。理:整理,收拾。兰楫:用兰草装饰的船桨。霜叶:指秋季的树叶。帆度:借代长江。棹:船桨。蒹葭:一种植物,这里指江边。琼枝:美玉。瑶草:美玉制成的草药。相期:相约。良晤:美好的会面。蕙草歇:比喻蕙兰凋零。
【赏析】
此诗是诗人在金陵(今南京)时写的,写他舟中望见三山的情景以及由此生发的感慨。
首联“栖迟白门下,行采青溪蕨。”点题,交代了此行的目的地和时间、地点,为全诗定下了基调。白门,即今南京秦淮河一带。行采,指游历、游览。青溪,指长江之支流——青弋江。蕨,是一种水生植物,这里指江边的野生植物。
颔联“隔水望三山,迢迢不可越。”描写的是诗人远观三山,却无法逾越其境地的情愫。“迢迢”,形容距离遥远的样子。
颈联“中路逢胜友,相携理兰楫。”描写诗人与友人在江上相遇并携手共游的情景。“兰楫”,用兰木作成的船桨。
尾联“东迎晨曦出,西送素辉没。”描写了日落时分,阳光从西边洒向水面的景象,同时也表现了诗人对友人的不舍之情。
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通过对三山和江水的描绘,传达出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友情的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