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经应诏唐公子,价比玙璠英妙年。
长安跃马志千里,东鲁获麟书一编。
路入淮河青树里,家邻海岱白云边。
郡国荐书多秀彦,汉廷惟爱董生贤。

这首诗是一首赠别诗,诗人在赞美友人唐伯恂的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友情的珍视和期待。

首句“明经应诏唐公子”,意为唐伯恂是一位才华横溢的学子,被朝廷召见,参加明经考试。这里用了“明经”一词,指的是科举制度中的一种考试科目,要求考生熟读儒家经典,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和道德品质。

次句“价比玙璠英妙年”,意为唐伯恂的才华和品德与宝玉、美玉相媲美,令人惊叹。这里的“玙璠”是一种珍贵的玉石,象征着高尚的品质和卓越的才能。诗人用此比喻唐伯恂的才学非凡,令人赞叹不已。

第三句“长安跃马志千里”,意为唐伯恂胸怀壮志,立志要有所作为。这里的“长安”代指京城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意味着唐伯恂有着远大的抱负和志向。而“跃马”则形象地描绘了他奋发向前的精神风貌。

第四句“东鲁获麟书一编”,意为唐伯恂在东鲁地区获得了珍贵的资料或书籍。这里的“东鲁”泛指山东一带,而“麟书”可能指的是古籍、秘籍之类的珍贵文献。诗人用此表达对唐伯恂学识渊博的赞赏之情。

第五句“路入淮河青树里,家邻海岱白云边”,意为诗人踏上了通往淮河的道路,沿途景色如画。淮河是中国古代的重要河流之一,而青树则形容河边的树木郁郁葱葱,给人以清新之感。同时,诗人还提到了家在海边的山东,海岱则是山东境内的一座名山。这两句诗既展现了旅途中的优美风光,又表达了对朋友家乡的美好祝愿。

第六句“郡国荐书多秀彦,汉廷惟爱董生贤”,意为各地官员纷纷推荐有才华的青年才俊,只有汉朝的董仲舒因其杰出的才能而备受皇帝的器重。这里的“郡国”是指各个地方的官府,“荐书”表示推荐人才。而“秀彦”则是指才华出众的年轻人。最后一句则以董仲舒为例,强调了皇帝对于人才的重视和赏识。

赏析:这首诗通过对唐伯恂的赞美,展现了其卓越的才学和远大的志向。同时,诗人也通过描绘旅途中的美景,表达了对朋友家乡的深情厚谊。全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值得细细品味。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