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树排虚上,银花入暗开。
一宵春色到,万户夜光来。
对月惊飘桂,临风拟落梅。
莫辞归去晚,携得艳阳回。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建的作品。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
火树排虚上,银花入暗开。
第一句“火树排虚上”,描绘了一幅繁华热闹的场景,仿佛夜空中盛开的繁花,如同火树一般璀璨夺目。这里使用了“排”字,形象地描绘出了花朵排列整齐、错落有致的景象。同时,“虚”字也起到了渲染氛围的作用,使得整个画面更加生动活泼。
第二句“银花入暗开”。这句诗中的“银花”指的是烟花,它在阳光下闪耀着银色的光芒,如同盛开的花朵一般美丽动人。“人”字则暗示了烟花在夜空中绽放的情景。这里的“入暗开”既指烟花在夜晚绽放,又暗示了烟花的美丽与神秘。
一宵春色到,万户夜光来。
第三句“一宵春色到”,表达了作者对美好时光的回忆和怀念之情。这里的“春色”指的是春天的气息和景象,象征着美好时光的到来。而“到”字则强调了这种美好时刻的珍贵和难得。
第四句“万户夜光来”,描绘了家家户户都在欢度元宵节的景象。这里的“夜光”指的是明亮的灯光,象征着节日的喜悦和温馨。同时,“来”字也暗示了人们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聚集在一起,共同庆祝佳节的热闹场面。
对月惊飘桂,临风拟落梅。
第五句“对月惊飘桂”,表达了作者对月亮的喜爱之情。这里的“桂”指的是桂花,是一种美丽的植物。当作者抬头看向夜空中的月亮时,被其美丽的光辉所吸引,甚至有些惊喜地发现桂花随风飘落。
第六句“临风拟落梅”,“梅”指的是梅花,也是我国传统的名花之一。这里作者想象着自己站在风中,似乎能够闻到梅花飘落的气息。这种场景既展现了作者对自然之美的热爱,也传达了一种超然物外的境界。
莫辞归去晚,携得艳阳回。
最后一句“莫辞归去晚,携得艳阳回”,表达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这里的“艳阳”指的是温暖的阳光,象征着美好的未来和希望。作者鼓励自己不要错过这个美好的时刻,要带着满满的收获和喜悦回家。同时,也表达了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期待和憧憬。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描绘元宵节夜晚美景的佳作。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将火树银花、明月清风等多种元素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形成了一幅绚丽多彩的画面。同时,这首诗也蕴含着丰富的情感表达,既有对自然之美的赞美,也有对生活乐趣的享受以及对未来的期许。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给人以美的享受和心灵的触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