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事今宵尽,悠悠动所思。
忽惊为客处,失记离家时。
药里扶衰弱,诗囊寓别离。
阿咸能慰意,椒颂酒盈卮。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词的鉴赏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考生需熟悉常见的诗歌体裁及常用表达技巧、修辞手法,以及诗歌中常见意象和诗句等相关内容。然后结合具体诗句分析其情感主旨和思想倾向。
“岁事今宵尽,悠悠动所思”,意思是:年华在今夜就要过去了,我不禁想起许多事情来。这里的“所思”指诗人因年华逝去而产生的感慨。首句写年将尽,点明时令;次句写年已尽,触动情思。一个“尽”字,写出了时间的无情,也写出了诗人内心的伤感。
“忽惊为客处,失记离家时”,意思是:忽然间,感到自己像是在异乡作客一样(这里指客居他乡),竟忘记了离家时的情景。这两句通过“客”“离家时”两个词的对比,突出了诗人漂泊在外的孤独与寂寞。诗人在异地漂泊多年,此时突然觉得如身处异乡一般,不禁勾起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药里扶衰弱,诗囊寓别离”,意思是:病弱的身体需要调养,就只好把药研成粉末放在药罐子里;离别的心情难以排遣,就只好用诗来寄托自己的情怀。诗人以药罐子比喻自己的身体状况,以诗囊比喻自己的离愁别绪,表达了诗人身体多病而不得不服食药物,心情郁结又不得不寄情于诗歌的无奈。
“阿咸能慰意,椒颂酒盈卮”,意思是:如果能像阿咸那样宽慰我的心意,那就请满斟椒酒吧!“阿咸”指阿谀逢迎的人,在这里指阿奴。“慰意”是安慰之意,“椒颂”是美酒的意思。诗人用阿奴的名字来暗喻那些阿谀逢迎的人,用美酒来比喻自己的心境。诗人虽然身在异地,却仍然保持着高洁的品质,不愿意与那些阿谀逢迎之人为伍,因此诗人只能独自面对孤寂的夜晚,饮酒以消忧愁。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那些阿谀逢迎之徒的鄙视与不屑。诗人借酒浇愁,但心中的愁苦并没有因为酒的到来而有所缓解,反而更加浓重。
赏析:
《除夕》是唐代著名文学家王勃的一篇抒情佳作。这首诗以“除夕”为主题,通过诗人对年华流逝的感伤、对故乡亲人的思念、对人生命运的感慨,以及对自己孤苦无依的处境的描述,表达了诗人内心深深的忧伤和无奈。全诗情感饱满,意境深远,语言优美,堪称千古绝唱。
诗人开篇便以“岁事今宵尽,悠悠动所思”两句直抒胸臆。这里的“今宵”指的是除夕之夜,而“所思”则是指诗人对岁月流逝的感叹和对年华逝去的感慨。诗人通过“岁事”二字,巧妙地将时间与生命紧密联系起来,表达了对时间流逝的无奈和感慨。同时,“悠悠”一词也暗示出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寂寞,仿佛在寂静的除夕之夜,只有诗人一人在默默地思考着过去的事情。这种孤独和寂寞的情感,使得整首诗都弥漫着一种淡淡的哀愁。
诗人以“忽惊为客处,失记离家时”两句过渡到自己的处境。这里的“为客”指的是诗人在外漂泊多年的状态,而“失记”则是指诗人已经忘记了自己离家时的情境。这两句通过对时间的记忆错位,表达了诗人在外漂泊多年的孤独和无助。诗人在外漂泊多年,始终无法找到安定下来的地方,只能在异乡度过每一个除夕之夜。这种孤独和无助的感觉,使得整首诗都弥漫着一种深沉的忧伤。
诗人以“药里扶衰弱,诗囊寓别离”两句进一步描绘了自己的处境。这里的“药里”指的是诗人因病体虚弱而需要服药的情况,而“诗囊”则是指诗人随身携带着的诗书。诗人以药罐子比喻自己的身体状况,以诗囊比喻自己的离愁别绪,表达了诗人身体多病而不得不服食药物,心情郁结又不得不寄情于诗歌的无奈。这种无奈和忧伤的情感,使得整首诗都弥漫着一种深沉的哀愁。
诗人以“阿咸能慰意,椒颂酒盈卮”两句结尾。这里的“阿咸”指的是阿奴,是王勃的朋友。诗人借阿奴的名字来暗喻那些阿谀逢迎的人,用美酒来比喻自己的心境。诗人用阿奴的名字来暗喻那些阿谀逢迎之人,用美酒来比喻自己的心境。虽然诗人借酒浇愁,但心中的愁苦并没有因为酒的到来而有所缓解,反而更加浓重。这种情感的表达,使得整首诗都充满了一种深沉的忧郁和无奈。
这首诗通过诗人对年华流逝的感伤、对故乡亲人的思念、对人生命运的感慨,以及对自己孤苦无依的处境的描述,表达了诗人内心深处深深的忧伤和无奈。全诗情感饱满,意境深远,语言优美,堪称千古绝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