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路经行处,危桥入径迂。
牛身栖燕子,鸢爪带鸡雏。
水涸鲜鳞少,村荒好树无。
斜晖山敛夕,渡口立斯须。
【注】
野路:乡村小路。危桥入径迂:指经过险峻的桥梁,穿过弯曲的小道。
牛身栖燕子:指牛背上停着燕子。鸢(yuān)爪带鸡雏:指鹰在捕食时,用爪子抓着小鸡。
水涸(hé):干涸。鲜鳞少:鱼很少。
村荒好树无:指村子荒芜了,好的树木也没有了。
山敛夕:傍晚时分,山峰收敛。渡口立斯须:渡口停留了一会儿。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晚年退居田园生活时所作,表现了对农村景色的喜爱和对田园生活的留恋之情。
前四句写村居环境之美。“野路经行处”,写诗人在乡村小路上行走的情景,表现了乡村道路的幽静和美丽;“危桥入径迂”,描绘出乡村道路上的险峻和曲折,使人感到一种惊险和刺激;“牛身栖燕子”形象地描绘了牛身上停着燕子的场景,生动而有趣;“鸢爪带鸡雏”,则描绘出鹰在捕食时,用爪子抓着小鸡的情形,充满了生机与活力。
后四句写村中景物之荒凉。“水涸鲜鳞少”,写村中水源已干涸,鱼儿稀少;“村荒好树无”,写村子荒芜,连好的树木也已没有了;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家乡自然环境恶化的忧虑和感叹。
最后两句则是对村中黄昏美景的描绘。“斜晖山敛夕”,夕阳西下,山峰渐渐消失在地平线上;“渡口立斯须”,诗人在渡口稍作停留,欣赏着眼前的美景,感受着大自然的美丽与宁静。整首诗通过对村居环境的描绘和对景物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乡村生活的喜爱和对自然美的热爱,同时也表达了他对故乡自然环境恶化的担忧和忧虑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