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枫落雁初还,塞北霜飞久折绵。
敢望旌旗临细柳,早闻烽火达甘泉。
关门自失居庸险,斧钺宜专制阃权。
于石当年曾破虏,只今勋业许谁先。

江南枫叶飘落雁群初归,

塞北霜寒飞绵直断。

敢望旌旗临细柳,早闻烽火达甘泉。

关门自失居庸险,斧钺宜专制阃权。

于石当年曾破虏,只今勋业许谁先。

诗句释义与赏析:

  1. “江南枫落雁初还”
  • 江南枫叶飘落:描述了江南地区的秋季景象,枫叶的红艳与萧瑟秋意形成鲜明对比。
  • 雁初还:雁是候鸟,秋天南迁,这里指秋天的开始,意味着季节交替。
  • 此句描绘了秋天的景象,同时也暗示了时间的变化和自然的循环。
  • 赏析:这一句通过自然景象的描写,引出后续战事的背景,营造出一种凄凉而又紧张的氛围。
  1. “塞北霜飞久折绵”
  • 塞北:指的是北方边远地区,常用于指代战争前线或边疆地带。
  • 霜飞久折绵:描述了塞北地区寒冷刺骨的环境以及战备物资的匮乏。
  • 这句诗反映了边关将士艰苦的生活条件和对和平的渴望。
  • 赏析:通过对塞北环境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和平安宁生活的向往,以及对战争残酷的深刻认识。
  1. “敢望旌旗临细柳”
  • 旌旗:古代军队的标志,用以指挥部队。
  • 临细柳:细柳营位于汉朝,是汉武帝时期的重要军事基地,此处借指边防重要之地。
  • 这句表达了将领们对胜利的渴望和对战场的向往。
  • 赏析:通过将希望寄托在将领身上,增强了诗篇的战争紧迫感和英雄主义色彩。
  1. “早闻烽火达甘泉”
  • 烽火:古代边防报警的一种方式,通过烽火台点燃狼粪来传递信息。
  • 达甘泉:甘泉为古代地名,位于陕西,此处可能是指边境重要的军事重镇。
  • 此句反映了边疆战事的紧迫性和将领们对胜利的急切期盼。
  • 赏析:通过描述战事的紧急和将领的责任感,突出了战争的严峻和将领的英勇。
  1. “关门自失居庸险”
  • 关门:指长城关口,居庸关位于北京附近,是长城的重要关口之一。
  • 自失:失去了控制或优势,形容局势的被动。
  • :危险、不稳定。
  • 此句描绘了由于防线失守而导致的被动局面,体现了战争的残酷和对将领指挥能力的质疑。
  • 赏析:此句通过强烈的视觉和情感冲击,加深了读者对战争困境和将领责任的认识。
  1. “斧钺宜专制阃权”
  • 斧钺:古代刑具,常用以象征严厉的军事纪律。
  • 宜专制:应该严格控制。
  • 阃权:指地方长官的权力,阃是古时对州郡长官的尊称。
  • 这句强调了将领应有严格的管理和指挥权力,确保战事的顺利进行。
  • 赏析:此句突出了将领的权威地位和其在战争中的关键作用,强调了严明军纪的重要性。
  1. “于石当年曾破虏”
  • 于石:不详何义,可能是诗人自指或特定人物。
  • 当年:过去的时间。
  • 曾破虏:曾经成功击退敌军,保护国家。
  • 此句回顾了历史功绩,表达了对过往战绩的认可和自豪。
  • 赏析:此句通过对过去的回顾,展示了个人或集体的历史贡献,增加了诗词的厚重感和文化价值。
  1. “只今勋业许谁先”
  • 只今:目前。
  • 勋业:功勋事业,即战争成就。
  • 许谁先:询问谁可以超越自己。
  • 此句表达了对当前成就的自问和对未来挑战的准备态度,显示了谦逊和进取的精神。
  • 赏析:通过对现状的思考,表达了持续追求更高目标的决心和勇气。

《庚戌秋书事八首》是一首充满战争氛围和深刻思考的诗歌。它通过描绘边塞的自然景观、战争的紧张气氛以及将领们的英勇与无奈,展现了明代边关将士的生活状态和精神风貌。同时,这首诗也表达了作者对于战争、政治和历史的深刻反思,揭示了战争给人类带来的苦难和对和平的向往。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