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月默默语,清光应照君。
记得别时约,相思但望云。
月亦有圆缺,云亦有聚散。
散与缺犹可,离愁尚减半。
忽见云间月,低头忆远人。
相思不相见,空有泪沾巾。
君如失凰侣,妾如寄生草。
桑末犹堪依,谁念君怀抱。
孤栖霜露丛,忽遇花落期。
花落无人扫,凄凉两地知。
诗的逐句释义与赏析
第一部分:闺思
诗句:对月默默语
注释:对着月亮静静地说话。
译文:我静静地在月光下沉思,似乎在向月亮倾诉心声。
赏析:通过“对月”这一动作,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对外界情感交流的需求。
诗句:清光应照君
注释:皎洁的月光应该照耀你。
译文:月光明亮地照射着你。
赏析:此处用“君”指代远方的人,表达了思念之情,也暗示了对方在诗人心中的特别地位。
第二部分:相思
- 诗句:记得别时约
- 注释:还记得我们离别前的约定。
- 译文:记得我们分别之前所立下的诺言。
- 赏析:回忆往昔,表达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及对未来相见的期望。
第三部分:离愁
- 诗句:但望云
- 注释:只是望着云。
- 译文:只是望着天空中的云。
- 赏析:通过“望云”,诗人抒发了对远方亲人或爱人的无尽思念。
第四部分:月亦有圆缺
- 诗句:月亦有圆缺
- 注释:月亮也会有圆有缺。
- 译文:月亮也有圆满和缺损的时候。
- 赏析:这里运用自然界的现象来比喻人生或感情的起伏变化,寓意深刻。
第五部分:散与缺犹可
- 诗句:散与缺犹可
- 注释:即使是散落或缺失,也是可以承受的。
- 译文:即使离散或缺失也可以接受。
- 赏析:表达了一种豁达的人生态度,即便面对分离和残缺也要坦然面对。
第六部分:离愁尚减半
- 诗句:散与缺犹可
- 注释:即使离散或缺失,这种离愁也减少了一半。
- 译文:即使离散或缺失,这种离愁也减少了一半。
- 赏析:强调了心态的调整和对现实的积极面对。
第七部分:忽见云间月
- 诗句:忽见云间月
- 注释:忽然看到天空中的月亮。
- 译文:忽然看见天空中那轮明月。
- 赏析:描绘了一幅优美的自然画面,同时也隐喻了希望或期待的情感。
第八部分:低头忆远人
- 诗句:低头忆远人
- 注释:低下头思念远方的人。
- 译文:低着头思念远方的人。
- 赏析:通过身体的移动和情绪的表达,展现了诗人深沉的内心世界。
第九部分:相思不相见
- 诗句:相思不相见
- 注释:相思却不能相见。
- 译文:相思而不能相见。
- 赏析:强调了距离带来的隔阂与无奈。
第十部分:空有泪沾巾
- 诗句:空有泪沾巾
- 注释:只有泪水沾湿了手帕。
- 译文:只有泪水沾湿了我双手的手帕。
- 赏析:表达了诗人因思念而产生的悲伤情感。
第十一部分:君如失凰侣
- 诗句:君如失凰侣
- 注释:你就像失去了凤凰伴侣一样。
- 译文:你就像失去了像凤凰一样高贵、独立的伴侣。
- 赏析:用“凤凰”象征对方的尊贵与纯洁,凸显了诗人对这段关系的重视和珍贵。
第十二部分:妾如寄生草
- 诗句:妾如寄生草
- 注释:我像寄生草一样依附在你身边。
- 译文:我如同寄生草般依赖着你。
- 赏析:以“寄生草”比喻自己的处境,反映了被动和无奈的情感状态。
第十三部分:桑末犹堪依
- 诗句:桑末犹堪依
- 注释:桑树的末梢仍值得依赖。
- 译文:桑树的尾梢仍然值得依赖。
- 赏析:尽管环境艰苦(如“霜露丛”),但依然保持着生存的信念。
第十四部分:谁念君怀抱
- 诗句:谁念君怀抱
- 注释:谁还会关心你的心情和想法?
- 译文:谁会关心你内心的感受?
- 赏析:表达了诗人内心深处的孤单和无助感,以及对他人关怀的渴望。
第十五部分:孤栖霜露丛
- 诗句:孤栖霜露丛
- 注释:我独自栖息在霜冷露重的草丛中。
- 译文:我独自栖息在霜冷露重的草丛之中。
- 赏析:描绘了诗人孤独凄凉的生活状态,体现了环境的恶劣和个人境遇的艰辛。
第十六部分:忽遇花落期
- 诗句:忽遇花落期
- 注释:不经意间遇到了花开的季节。
- 译文:突然遇到了花开的季节。
- 赏析:通过对比“花落”与“花开”,表达了诗人对时间流转的感慨以及对美好瞬间的珍惜。
第十七部分:花落无人扫
- 诗句:花落无人扫
- 注释:花儿落下没有人打扫。
- 译文:花儿落下,没有人清理。
- 赏析:强调了自然界的无情和人事的冷漠,反映了诗人对世事变迁的无奈感。
第十八部分:凄凉两地知
- 诗句:凄凉两地知
- 注释:知道彼此身处异地而倍感凄凉。
- 译文:知道彼此身处异地却感到格外凄凉。
- 赏析:表达了两人虽近在咫尺却无法相见的痛苦心情,加深了对诗歌主题的理解和情感上的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