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随六龙驾,远别黄金台。
万乘出都门,旭日净浮埃。
翠华正飞扬,玉辇从天回。
羽林罗猛士,夹道驰云雷。
回首望玉京,城阙何壮哉。
海水向东流,西山郁崔嵬。
上有五色云,垂辉映蓬莱。
壮游惬周览,欲去仍迟回。
策马天仗间,夙昔长追陪。
古来词翰臣,岂但邹与枚?
至今百世下,声誉扬九垓。

【注释】

  1. 朝随六:指皇帝。六龙:古代帝王的车驾,代指皇帝。
  2. 万乘:天子所乘坐的车子,泛指天子。出都门:离开都城南京。
  3. 旭日:早晨的太阳。净:使……明净。浮埃:尘垢。
  4. 翠华:天子仪仗中的翠羽旗。正飞扬:正好飘扬在空中。玉辇:皇帝乘坐的车子。从天回:从天上返回。
  5. 羽林:指禁卫军。罗:罗列。猛士:勇士。
  6. 望玉京:眺望京城。
  7. 壮游:宏伟的游览。周览:周围观看。
  8. 欲去:想离开这里。迟回:迟疑不决。
  9. 策马:骑马。天仗间:天庭的台阶之间。
  10. 邹:邹阳,西汉著名辞赋家。枚:枚皋,西汉著名辞赋家。
  11. 长追陪:常常追随他。
  12. 词翰之臣:以词章文才著称的人。岂但:难道只是、只有。与枚:和邹阳并列。
  13. 百世之下:千百年来。
    【赏析】
    此为扈从还南京随驾出丽正门马上作。
    首句写随驾出发时的情景:“朝随六龙驾,远别黄金台”。这是作者扈从皇上东归途中所作,表达了作者对此次扈驾之行的向往之情,也反映了当时统治者对文学侍从的重视。“六龙”,指车驾。“黄金台”,传说中战国时燕昭王筑高台,以招贤纳士的故事。据《战国策·燕策一》,燕昭王即位后,急于求贤,曾三次派人至易水边,请代人毛公举荐贤能之士,毛遂以利害说之,于是派使者回报,请赵人郭隗来见,郭隗一见昭王,就大谈如何招揽人才,说如能把比自己更贤能的人请到燕国来,那么比干、子臧等人都愿意为之奔走效劳。后来燕昭王终于得到乐毅、田单等一大批有才能的人才。因此,后人常以“黄金台”为招贤纳士之地。
    次句写皇帝离都时的情状:“万乘出都门,旭日净浮埃”。这两句的意思是:天子乘坐的万乘车辆出了都门,旭日把浮尘洗净。“万乘”,指天子所乘坐的车辆。“浮埃”,指灰尘或浮土。这句是说:天子的车子刚要离开京城南京,天空万里无云,阳光灿烂。
    三、四句写皇帝的车子正在向东方驶去:“翠华正飞扬,玉辇从天回”。“翠华”,指皇帝仪仗中的翠羽旗帜。“玉辇”,指皇帝的车驾。“飞扬”,这里形容仪仗的旗帜随风飘动。“回”,这里是盘旋的意思。这两句是说:皇帝的仪仗队伍正在向东方飘扬着飞旋着,车子也从天上回到了地面。
    五、六句写随驾的武士们威风凛凛,气宇轩昂:“羽林罗猛士,夹道驰云雷。”这是说:侍卫队在道路两旁排列着雄壮的勇士,他们骑着骏马,像疾风一样驰骋而过。“羽林”,指禁卫军。“罗”,这里指陈列。“猛士”,勇猛的战士。“云雷”,指疾风。这两句是说:侍卫队在道路两旁陈列着雄壮的勇士,他们骑着骏马,像疾风一样驰骋而过。
    七、八句写皇帝的车子已经驶近京城了:“回首望玉京,城阙何壮哉。”“玉京”指京城长安,这里用玉京指代京城长安。“城阙”,皇宫的宫门。“何”,什么。“壮哉”,多么雄伟壮丽啊。这两句是说:回头望着京城长安,只见宫殿是多么雄伟壮丽呵!
    九、十句描写皇帝的车舆刚刚进入京城时的情景:“海水向东流,西山郁崔嵬。”“海水”,指黄河。《山海经》卷三载:“北海之内,北海之隅北冥中有大鱼,其名为鲲鹏……鲲鹏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所以这里用海水代指大海。“郁崔嵬”,意思是高峻而雄伟。“西岳华山,又名西岳,在今陕西省华阴县南。”崔嵬,高耸貌。这两句是说:海水向东奔流而去,华山高耸入云,多么雄伟壮丽呵!
    十一、十二句描写皇帝的车舆进入京城后的情景:“上有五色云,垂辉映蓬莱。”“五色云”,神话传说中的五彩祥云,古人以为瑞气。“蓬莱”,传说为神人所住的仙岛,即瀛洲。“上”,指皇宫。“垂辉”,光辉四布的样子。这两句是说:皇宫上空飘荡着五彩祥云,它光辉四布地映照着神仙居住的瀛洲。
    十三、十四两句抒发作者的感想:“壮游惬周览,欲去仍迟回。”“壮游”,宏大的游览;“周览”,四周观赏。“欲去”,想离开。“迟回”,徘徊不前的样子。这句是说:这次游览真是宏伟壮观,令人心旷神怡啊;可是想到要离开这里,却又依依不舍了。这两句是说:这次游览真是宏伟壮观,令人心旷神怡啊;可是想到要离开这里,却又依依不舍了。
    十五、十六两句写皇帝的车舆已经驶进京城,文武百官都出来迎接他:“策马天仗间,夙昔长追陪。”“策马”是指皇帝的车子刚停稳,文武大臣都出来迎接他了。“天仗”,指皇帝出行时由仪仗兵组成的队伍。“夙昔”,往日。“长追陪”,长久地追随他。“陪”,同“陪”,陪同之意。这两句是说:皇帝的车子刚停下,文武大臣们都出来迎接他了,他很久以来一直在跟随着他。
    十七、十八两句写皇帝的车驾将要离开京城:“古来词翰臣,岂但邹与枚?”“词翰”指文人墨客的笔札诗文,这里泛指文人学士。“邹”,指邹阳(约公元前30—前8),西汉辞赋作家,以《狱中上梁王书》最为著名,文中批评梁王骄纵奢侈,不恤政事,并指责梁王不能听取他人意见而专信谗言。“枚”,指枚乘(公元前320—前154),西汉辞赋作家。他的作品多以讽刺为主,代表作有《上书谏吴王》、《谏楚元王》等。“与枚”,指邹阳、枚乘二人。“岂但”,不仅。“岂但邹与枚”,意思是:难道仅仅是邹阳、枚乘二人吗?“九垓”,古时传说中最高的一层天叫九垓天。这里借指南方极远之处,泛指全国或全世界。这两句是说:自古以来以文才闻名的人,难道只有邹阳、枚乘二人吗?至今人们还在传颂他们的名声呵!“声誉扬九垓”,“扬”,流传。这两句是说:自古以来以文才闻名的人,难道只有邹阳、枚乘二人吗?至今人们还在传颂他们的名声呵!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