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国有佳人,颜色白如玉。
天寒被短褐,奚羡绮与縠。
居贫谅自持,岂云乏膏沐。
素节谁能俦,西山有孤竹。
【注释】感寓:诗歌中用来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一种形式,一般通过描写具体事物来抒发某种情感。“南国”泛指南方地区,这里特指楚国。“佳人”是美女的意思。“颜色白如玉”形容女子皮肤白皙如同玉一样晶莹剔透。“短褐”指粗布衣服或粗布衣裳,“奚羡绮与縠”意思是说:“何必羡慕锦绣和薄绸呢?”“居贫谅自持”意为:“贫困之时,自己也能保持节操。”“素节谁能俦”中的“素节”指的是纯洁的品格,“俦”同“俦”,意思是“相匹敌”。《古诗十九首》中常用此词组表示相互比美。“西山有孤竹”引用了古人传说中的典故,即伯夷、叔齐的故事,他们因不食周粟而被饿死在孤竹国(今河北省蔚县东南)。
【赏析】这首诗是一首借景抒情的作品。诗人通过对一个贫穷的楚国美人的外貌、生活和精神品质的赞美,表现了自己对于清贫、正直、高洁的生活态度和人格理想。全诗以“感寓”为题,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诗中通过对这位女子外貌、生活的描绘,表现了她朴素自然、清白无瑕的品格。同时,诗人也借此表达了自己对这种品德的追求和向往,以及对贫贱不移、富贵不淫的生活态度的赞赏。
第一联:“南国有佳人,颜色白如玉。”这一句描述了女子的皮肤白皙如同玉石般晶莹剔透。这里的“佳人”是对女子美貌的赞誉,同时也暗示了她的纯洁无暇。而“颜色白如玉”则是对女子肌肤之美的具体描绘,让人联想到她就像一块温润细腻的美玉一般令人赏心悦目。
第二联:“天寒被短褐,奚羡绮与縠。”这一句表达了诗人对女子简朴生活的喜爱。虽然天气寒冷,但她穿着粗布衣物也感到舒适,并不羡慕那些华丽的丝绸和细薄的绸缎。这里的“奚羡”是疑问的意思,意味着诗人对此深感疑惑,不解为何要追求那些华美的外表。
第三联:“居贫谅自持,岂云乏膏沐?”这一句进一步强调了女子的节俭和自尊。尽管生活在贫困之中,但女子却能保持自己的尊严和自我修养,并不因为贫穷而改变自己。这里的“膏沐”指的是洗头洗澡用的油脂和香草,是古代贵族们常用的奢侈品。而“自持”则表示她对自己行为的自信和自豪。
第四联:“素节谁能俦,西山有孤竹。”这一句借用了古人传说中的伯夷、叔齐的故事来比喻女子的高尚品质。伯夷、叔齐是古代的两个贤人,他们为了正义而拒绝做官,最后饿死在荒山之中。而这里的“孤竹”则是指那个著名的故事发生地——孤竹国的首都孤竹城(位于今河北张家口市怀来县境内)。
整首诗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对一位美丽女子的赞美,以及对其简朴、自尊、清高品格的赞扬。诗人通过对比和衬托的写作手法,将女子的美丽和品质表现得淋漓尽致,让人不禁为之倾倒。同时,这首诗也反映了诗人对于清贫而高贵生活的向往和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