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雅寥寥久不作,畴能接武三百篇。西都苏李最卓荦,遗音近古犹堪传。
后来文章建安骨,七子磊磊争雄先。晋朝鲍谢亦仅数,渊明制作真天然。
悠悠理趣自萧散,不学小伎呈雕镌。齐梁之下委靡不复振,纷纷聒耳喧秋蝉。
有唐作者相继出,一代雅奏鸣宫县。杨王卢骆首奇拔,高岑韦柳堪齐肩。
天生李杜实冠绝,光焰万丈直视人无前。闵时愤事吃吃不离口,仿佛古意犹能全。
先生生居百世后,蚤有巨笔如长椽。胸中吞吐经子史,顷刻变化驱云烟。
由唐直溯到汉魏,历取次和无遗编。大而宇宙明日月,神怪幽隐枝葩连。
揄扬讽咏不一足,豪思溢出有若万斛滚滚奔原泉。
词场袖手莫敢敌,况欲掉鞅跻其巅。平生精力尽斯学,发为事业輷天渊。
三关净扫馘群孽,六察总纪师多贤。犯颜纳说任斯道,拯民涂炭沉疴痊。

诗句

1 大雅寥寥久不作,畴能接武三百篇。 - “大雅”指的是古代的儒家经典,而“寥落”则表示其长时间未被创作或提及的状态。“接武”在这里指的是接续前人的作品继续创作。

  1. 西都苏李最卓荦,遗音近古犹堪传。 - “西都苏李”指的是唐代的两位诗人苏颋和李峤,他们在唐代文坛上以其杰出的贡献著称。“卓荦”意为卓越非凡,“遗音”指他们的作品在古代仍然具有影响力。
  2. 后来文章建安骨,七子磊磊争雄先。 - “建安骨”指的是曹操时代的诗歌风格,这里用以比喻唐代后期的文章风格。“磊磊”形容众多、激烈,“争雄先”意味着许多文人都在争夺文学界的领导地位。
  3. 晋朝鲍谢亦仅数,渊明制作真天然。 - “晋朝鲍谢”指的是晋代的两位著名诗人鲍照和谢灵运,他们的诗作虽受赞誉但数量有限。“渊明”即东晋时期的陶渊明,他的诗作自然质朴,无需雕饰。
  4. 悠悠理趣自萧散,不学小伎呈雕镌。 - “悠悠理趣”指的是诗歌中蕴含的深远哲理和自然之美。“小伎”指小技巧,“雕镌”指精细的雕刻。诗人认为真正的艺术不在于表面的精致,而是内在的真实和自然。
  5. 齐梁之下委靡不复振,纷纷聒耳喧秋蝉。 - “齐梁”是指南朝的梁武帝时期,这个时期文风颓废,缺乏生气。“聒耳”形容声音嘈杂刺耳。这里的描述反映了当时文风的衰败。
  6. 有唐作者相继出,一代雅奏鸣宫县。 - “有唐作者”指的是唐代的文人。“一代雅奏”指的是唐代的诗歌成就,它像美妙的音乐一样回响在宫廷中。
  7. 杨王卢骆首奇拔,高岑韦柳堪齐肩。 - “杨王卢骆”指的是唐代的三位杰出诗人:杨炯、王勃、卢照邻和骆宾王。他们各自以独特的风格脱颖而出。“高岑韦柳”中的“高”和“韦”指的是高适和韦应物,“岑”和“柳”指的是柳宗元。这些诗人在文学史上各有千秋。
  8. 天生李杜实冠绝,光焰万丈直视人无前。 - “李杜”指的是李白和杜甫,他们是唐朝最伟大的诗人之一。他们的诗歌作品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影响力。
  9. 闵时愤事吃吃不离口,仿佛古意犹能全。 - “闵时”意为忧虑时局,“愤事”表示对时事的不满和愤怒。“吃吃”形容频繁地谈论或思考,这里可能指反复吟咏古人的诗句。“仿佛古意”意味着诗人试图捕捉和模仿古人的风格。
  10. 先生生居百世后,蚤有巨笔如长椽。胸中吞吐经子史,顷刻变化驱云烟。 - “先生”是对张先生(即张说)的尊称。“蚤”表示较早,“长椽”是古代写字用的木制长笔。诗人描述了张先生的学识和才能,他能够吸收并运用经史的知识,创作出如云烟般变幻莫测的作品。
  11. 由唐直溯到汉魏,历取次和无遗编。大而宇宙明日月,神怪幽隐枝葩连。 - “由唐直溯”意为追溯到唐朝的源头,“汉魏”指的是汉朝和魏朝。“次和”可能指的是各种文学作品的传承和积累,而“无遗编”表示这些作品都被完整地记录和保存下来。
  12. 揄扬讽咏不一足,豪思溢出有若万斛滚滚奔原泉。 - “揄扬讽咏”指的是诗歌中的不同体裁和形式。“有若万斛”形容诗人的思想如同万斛的水一样汹涌澎湃,不可抑制。
  13. 词场袖手莫敢敌,况欲掉鞅跻其巅。平生精力尽斯学,发为事业輷天渊。 - “词场”通常指的是诗词创作的场所,“袖手莫敢敌”意味着面对强大的对手,诗人不敢轻易出手。“掉鞅”意为改变态度或立场,“跻其巅”表示攀登文学的高峰。这里诗人表达了他对文学创作的执着和决心。
  14. 三关净扫馘群孽,六察总纪师多贤。犯颜纳说任斯道,拯民涂炭沉疴痊。 - “三关”可能指的是某种考验或障碍,“馘群孽”表示清除了众多的祸害。“六察”可能是某种考核或标准,“总纪师多贤”指的是总结了众多贤能之士的贡献。“犯颜纳说”意为直言不讳地提出意见,“拯民涂炭沉疴痊”表示拯救了陷入困境的民众,使他们的疾病得到治愈。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