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生独后邵康节,白首黄尘走阡陌。
兴来犹作山水游,不减当年谢康乐。
归来读书茅屋底,不悟庭中雨漂麦。
往年为客上湘水,万里不异僧行脚。
东还苕霅又十年,日夜思归叹萧索。
移舟五湖吊范蠡,酾酒三高祠太伯。
岂无苍弁晴岚翠,亦有洞庭秋月白。
不问乌飞与兔走,自乐鸢飞共鱼跃。
去年买舟上吕梁,横波利石森戈戟。
狂吟不信风涛险,浩饮只恐沧溟窄。
眼中往往逢故人,谩说人民已非昨。
去年二月到燕城,官河水动冰初拆。
解装孤馆深闭门,尘缨未暇沧浪濯。
城西招提双杏树,闻道花开亦将落。
汤休妙语数见招,怜我同是江南客。
嗟余卧病已旬浃,出门不奈东风恶。
西家蹇驴许相借,明日无风便如约。
政使飘零满地香,共拾残英带冰嚼。
【译文】
我生来就比邵康节年老,白发已把尘土走遍。
高兴起来还像当年那样游览山水,不减当年谢康乐。
回到茅屋读书,不知道庭中雨水漂洗麦田。
去年去湘水为客,万里路程与僧行脚无异。
东归苕溪和霅溪又十年,日夜思归感叹萧索。
移船五湖吊范蠡,酾酒三高祠太伯。
难道没有苍弁晴岚翠影,也有洞庭秋月白。
不问乌飞与兔走,自我快乐鸢飞鱼跃。
前年买舟登吕梁,横波利石森戈戟。
狂吟不信风涛险,浩饮只恐沧溟窄。
眼中往往逢故人,漫说人民已非昨。
去年二月到燕城,官河水动冰初拆。
解装孤馆深闭门,尘缨未暇沧浪濯。
城西招提双杏树,闻道花开亦将落。
汤休妙语数见招,怜我同是江南客。
嗟余卧病已旬浃,出门不奈东风恶。
西家蹇驴许相借,明日无风便如约。
政使飘零满地香,共拾残英带冰嚼。
【注释】
- 邵康节:邵雍(1011-1077),北宋思想家、文学家,字君斋,号安乐先生,宋仁宗皇祐年间进士,曾任秘书丞、集贤校理等职。《伊川击壤集》是其诗集的别称。
- 白首黄尘走阡陌:指作者晚年生活贫困潦倒,在黄土地上奔波。
- 兴来犹作山水游:指作者在心情愉悦时仍能登山临水,欣赏自然美景。
- 谢康乐:指南朝诗人谢灵运,他以山水诗著称于世,曾游历名山大川,留下了许多赞美自然美景的诗篇。
- 归来读书茅屋底:指作者回到故乡后,选择简陋的茅屋作为读书之地,追求简朴的生活方式。
- 不为庭中雨漂麦:指作者在庭院里遇到下雨天,不担心被雨水冲刷掉庄稼,因为他知道自家有储备粮食。
- 上湘水:指作者曾经前往湘水地区游历。
- 僧行脚:意为僧人行走的脚步,比喻旅途劳顿。
- 五湖:指太湖的五个主要湖泊,这里代指太湖地区。
- 双杏树:指作者家乡的两棵杏树。
- 汤休:指唐代诗人汤休,他的诗作多以山水为主题,善于捕捉大自然的美。
- 苍弁(biàn)晴岚翠:指苍青色的天空和绿色的山峦映衬出的翠绿色彩。
- 洞庭秋月白:指洞庭湖秋天明亮的月光,清澈而皎洁。
- 乌飞与兔走:指天空中的飞鸟和地上的兔子奔跑,形象地描绘了大自然的生机勃勃。
- 沧溟(qing):大海,泛指广阔的水域。
- 眼中往往逢故人:指作者常常在故乡看到老朋友,感慨时光流转。
- 汤休妙语:指汤休的巧妙言辞和深刻见解,让人回味无穷。
- 江陵:古地名,位于今湖北省荆州市。
- 汤休:指唐末五代时期诗人汤休,他善写田园诗,以描写田园风光见长。
- 卧病:指作者生病躺在床上不能起床。
- 不奈:意为无法忍受。
- 蹇驴:指跛驴,比喻行动不便的人。
- 无风:意为没有风。
- 飘零:形容四处漂泊无依。
- 残英:指花瓣凋零后的剩余部分,这里比喻春天即将过去的景象。
- 政使:即使。
- 无:表示否定。
- 飘零:形容四处漂泊无依。
- 满地香:形容香气弥漫整个地面。
- 共拾:一起收集。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流连于自然山水之间时所创作的。全诗意境幽美,语言清新,充满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向往之情。诗人通过描绘自己在不同季节、不同地点所见的自然景色,表达了对自然之美的赞美和向往之情。同时,诗中也透露出诗人对人生境遇的感慨,以及对自己身世的无奈和悲叹。整体来看,此诗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思想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