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国勋臣近有祠,当年忠顺鬼神知。
涓埃自匪归河岳,桑梓谁能保乱离。
碧甲潮来堪洒泪,黄旗峰起想行师。
珠帘高栋藏题主,亦有邻翁走岁时。

【题解】

此诗为诗人为东莞伯祠所撰。东莞,即今广东东莞。东莞有伯祠,在东莞县城西,明嘉靖间重建,祀元末名将张镇南,世称张大亨。大亨字子才,东莞人。本传云:大亨为人豪爽,喜谈兵,多奇策。明亡,不仕,以忠义自任。后流寓于粤东,往来诸郡间,以善辩博得时人敬爱。卒年八十余,葬于县东之虎冈。

【注释】

涓埃:微薄的功业。河岳:高山大海,比喻朝廷或国家。桑梓:桑树和梓树,古代常以桑、梓代指家乡。这里指故乡。乱离:动乱离散。珠帘高栋藏题主:珠帘高悬,雕梁画栋。“主”,指祠堂的主人——伯祠的主人张大亨。邻翁走岁时:邻居的老翁在节日里出来拜访。

【赏析】

这是一首七言律诗,写东莞伯祠的题咏,表达了作者对张大亨这位元末抗元的忠臣的怀念之情。

首联点明了祠堂的创建背景:开国勋臣近有祠,当年忠顺鬼神知。东莞伯祠是纪念开国勋臣张镇南的,而张镇南又是元末名将,忠心耿耿,忠于朝廷,故其祠在东莞,祭祀他的人们都知道。当年,他是忠顺鬼神的典范,所以鬼神都知晓他。

颔联承首联而来,从两方面歌颂了张镇南的功绩:涓埃自匪归河岳,桑梓谁能保乱离?这两句说,张镇南虽功勋卓著,却始终没有回过自己的故乡(河岳),而乡里的人们却要保护家乡免遭战乱之苦。

颈联写祠堂的环境:碧甲潮来堪洒泪,黄旗峰起想行师。祠堂周围环境优美,潮涨的时候,碧波荡漾,可以在这里流泪;黄旗峰起的时候,想象着张镇南率众起义抗击敌人的情景。

尾联写祠堂主人:珠帘高栋藏题主,亦有邻翁走岁时。东莞伯祠内,珠帘高挂,雕梁画栋,正藏着祠堂的主人——张大亨。而每逢过年过节的时候,邻居的老翁们也会出来拜祭。

整首诗通过描绘祠堂的景色和周边环境,抒发了作者对张大亨这位忠臣的崇敬之情,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眷恋之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