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止周丰镐,俎豆我哲人。
奠此翼翼堂,率我同气亲。
祀事修春秋,讲会浃灵辰。
所期敦孝慈,共于雍黎民。
注释:
- 依止周丰镐:在丰、镐二京建立宗庙祭祀。丰是周文王的采邑,镐是周武王的采邑,二京为西周都城。
- 俎豆我哲人:祭品摆好后献给我尊敬的先贤。俎豆,古代祭礼时盛放黍稷等祭品的器具,这里代指祭祀。我哲人,指先贤们。
- 奠此翼翼堂:祭品放在我庄重的宗庙中。翼翼,庄严的样子,这里形容宗庙的庄严肃穆。
- 率我同气亲:率领我与宗族成员亲近。同气,同姓,即同族或同辈。
- 祀事修春秋:祭祀之事要遵守《春秋》之教。春秋,指《左传》和《公羊传》合称“春秋”,是鲁国的编年史。此处泛指经书。
- 讲会浃灵辰:讲学聚会时要使神灵降临。浃,通“浃”,使动,使……降临。灵辰,指祭祀之日。
- 所期敦孝慈:希望人们能够敦厚孝顺父母。期,期盼,期望。
- 共于雍黎民:共同致力于治理天下百姓。雍,地名,古国名,位于今陕西凤翔一带。黎民,泛指百姓。
赏析:
这首诗是丁祀师祠恭纪,表达了作者对先贤们的尊敬之情,以及自己对于祭祀和孝道的思考。
诗的第一句“依止周丰镐”,描绘了诗人对于祭祀先贤们的崇敬之情。丰、镐二京是西周的都城,诗人在这里祭祀先贤,是对先祖的缅怀和敬仰。
第二句“俎豆我哲人”,进一步描绘了祭祀的场景。诗人将供品摆放在宗庙之中,献给自己尊敬的先贤。俎豆,是古代祭祀时用来放置食物和酒水的器具,这里代指祭祀。
第三句“奠此翼翼堂”,再次强调了祭祀的重要性。诗人将供品置于宗庙中,表明了对先贤的敬仰之情。翼翼,庄重的样子,形容宗庙的庄严肃穆。
第四句“率我同气亲”,表达了诗人对于同族或同辈人的亲近之情。同气,同姓,即同族或同辈。诗人希望带领同族或同辈人亲近,共同维护家族的和谐与团结。
第五句“祀事修春秋”,表达了诗人对于祭祀之事要遵守《春秋》之教的观点。春秋,指《左传》和《公羊传》合称“春秋”,是鲁国的编年史。诗人认为,祭祀之事要遵循历史的智慧,以《春秋》之教来指导自己的行为。
第六句“讲会浃灵辰”,表达了诗人对于讲学聚会时要使神灵降临的愿望。讲会,指的是学习交流的场所,也是祭祀之所。诗人希望在讲学聚会时能够让神灵降临,保佑大家的学习进步和道德修养。
最后一句“所期敦孝慈”,表达了诗人对于敦厚孝顺父母的期待。期,期望,期盼的意思。诗人期望大家能够敦厚孝顺父母,培养良好的家庭氛围和社会风气。
整首诗以祭祀、讲学、孝顺为主题,通过描绘祭祀场景、表达对先贤的敬仰之情、以及对同族或同辈人的亲近之情,展现了诗人对于传统文化的尊重和传承。同时,诗中还强调了讲学聚会的重要性,以及敦厚孝顺父母的期望。这些思想不仅体现了诗人的个人修养和文化素养,也反映了他对社会道德和文化发展的关注和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