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有支公者,曾为此山客。
至今石磴上,犹存马蹄迹。
寒泉出傍涧,散漫流不息。
何人作大字,笔势甚奇特。
岩岩圆通殿,飞构烂金碧。
春来香火盛,倾城出游适。
施钱日满钵,来往恒络绎。
世人竞刀锥,于此乃不惜。
我当少年时,一岁尝一即。
提携随父兄,娱览常至夕。
别来已几时,何啻十年隔。
此山是名山,先从晋时辟。
非有高行僧,何堪主其席。
今师遂当往,远续前人迹。
我今何以赠,小偈聊塞责。
切烦大士前,我为启胸臆。
慧眼无不观,是物皆润泽。
如何不见我,困此尘俗役。
愿垂杨枝露,洒我一点滴。
不愿官禄高,不求财宝积。
但愿尘劳中,早脱奔走厄。
无灾复无难,居家作禅伯。
保此清净正,永离种种色。
与师结晚交,来著登山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维的作品,名为《送楚岩往支硎山》,全诗如下:

昔有支公者,曾为此山客。
至今石磴上,犹存马蹄迹。
寒泉出傍涧,散漫流不息。
何人作大字,笔势甚奇特。
岩岩圆通殿,飞构烂金碧。
春来香火盛,倾城出游适。
施钱日满钵,来往恒络绎。
世人竞刀锥,于此乃不惜。
我当少年时,一岁尝一即。
提携随父兄,娱览常至夕。
别来已几时,何啻十年隔。
此山是名山,先从晋时辟。
非有高行僧,何堪主其席。
今师遂当往,远续前人迹。
我今何以赠,小偈聊塞责。
切烦大士前,我为启胸臆。
慧眼无不观,是物皆润泽。
如何不见我,困此尘俗役。
愿垂杨枝露,洒我一点滴。
不愿官禄高,不求财宝积。
但愿尘劳中,早脱奔走厄。
无灾复无难,居家作禅伯。
保此清净正,永离种种色。
与师结晚交,来著登山屐。

赏析: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描述了一位僧人前往支硎山的情景和他对名利的淡然态度。全诗通过对支硎山的描绘和对僧人行为的赞赏,表达了诗人对世俗名利的超然态度和对修行生活的向往。

注释:

  1. 昔有支公者:指的是东汉时期的高僧支公。
  2. 曾为此山客:曾经在这座山上居住过。
  3. 至今石磴上:直到现在,石阶上的马蹄痕迹仍然存在。
  4. 寒泉出傍涧:清凉的泉水从山涧流出。
  5. 何人作大字:谁书写了这巨大的字体。
  6. 笔势甚奇特:书写的字体非常独特。
  7. 岩岩圆通殿:雄伟的圆通殿。
  8. 飞构烂金碧:建筑华丽,闪耀着金色和碧色的光芒。
  9. 春来香火盛:春天到来时,香烟缭绕,香火旺盛。
  10. 倾城出游适:吸引了整个城市的人们前来游玩。
  11. 施钱日满钵:施舍金钱时总是装满了碗。
  12. 往来恒络绎:来来往往,络绎不绝。
  13. 世人竞刀锥:人们都争相用刀和锥子来争夺利益。
  14. 我当少年时:我在年少时也曾如此。
  15. 提携随父兄:跟随父亲和兄长一起玩耍和学习。
  16. 娱览常至夕:娱乐和游览经常持续到夜晚。
  17. 别来已几时:离别已经很长时间了。
  18. 此山是名山:这座山是著名的山。
  19. 先从晋时辟:最早是在晋朝时期被开辟的。
  20. 非有高行僧:没有高尚德行的高僧。
  21. 今师遂当往:现在大师就要出发去了。
  22. 远续前人迹:继续继承前人的足迹。
  23. 小偈聊塞责:用这首小诗略表歉意。
  24. 切烦大士前:恳求您在我前行前指点迷津。
  25. 慧眼无不观:您的智慧眼睛能够洞察一切。
  26. 是物皆润泽:这些事物都受到滋润。
  27. 如何不见我:为什么看不到我?
  28. 困此尘俗役:被世俗的事务所困扰。
  29. 愿垂杨枝露:希望您能垂怜并洒下甘露般的恩惠。
  30. 不愿官禄高:不追求高官厚禄。
  31. 不求财宝积:不积累财富。
  32. 但愿尘劳中:只希望能脱离世俗的烦恼。
  33. 无灾复无难:没有任何灾难和困难。
  34. 居家作禅伯:在家也能做禅宗的大师。
  35. 保此清净正:保持这种清净正直的生活态度。
  36. 永离种种色:永远摆脱各种物质的欲望。
  37. 与师结晚交:和师傅建立了深厚的友谊。
  38. 来著登山屐:穿着鞋子来攀登山峰。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