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门在何处,莫向海门寻。
只此吴城中,便有紫竹林。
古以水与月,而赞白衣士。
举头即见月,掘地即得水。
朴哉明长老,今往住普门。
济度说已尽,我复将何言。
虽然无可言,愿且举水月。
月在水中明,此理分明说。

诗句释义与赏析#### 普门在何处,莫向海门寻。

  • 普门:通常指佛教中的净土宗,象征纯净、和平之地。
  • 莫向海门寻:海门指的是大海之门,意味着不应追求世俗或物质的彼岸,而应寻求精神的清净之地。

只此吴城中,便有紫竹林。

  • 吴城:古时的吴国,今江苏一带,这里借指吴地,即今天的江南一带。
  • 紫竹林:常在佛教中象征着神圣和宁静,竹子也常用来比喻修行或道德的高洁。

古以水与月,而赞白衣士。

  • 水与月:在传统文化中,水常被视为清纯之物,而月光则是夜晚的象征。两者结合,常用来比喻高洁或清纯的人格。
  • 白衣士:穿着白色衣服的人,在这里可能指出家人或者修行者。

举头即见月,掘地即得水。

  • 举头即见月:意指无论何时抬头仰望,都能感受到月亮的存在。
  • 掘地即得水:意指只要深入挖掘地面,就可以找到水源。

朴哉明长老,今往住普门。

  • 朴哉明长老:”朴”在这里可以理解为朴素、自然,”哉”是赞叹的语气词,”明”可能是指智慧或明朗。整体而言,这可能是对某个具有简朴、明了特质的长老的赞美。
  • 今往住普门:表示该长老现在搬到了普门居住,普门在此处可能是一个地名或是一个修行、冥想的地方。

济度说已尽,我复将何言。

  • 济度:在佛教中,“济”有救济、帮助之意,“度”则是指引导或渡化众生。
  • 说已尽:意味着所有关于修行、教化的方法或道理已经讲述完毕。
  • 我复将何言:表达了一种对于已经讲解完的宗教教义的无奈感,同时也表达了对未来可能还有更高境界或更深理解的期待。

虽然无可言,愿且举水月。

  • 无可言:尽管无法用言语完全表达出所有的教义或道理。
  • 愿且举水月:虽然无法完全表达,但可以借用水与月的象征来表达自己的理解和感悟。这里的“水月”象征着朦胧、隐约的美,暗示了即使是难以完全表述的道理,也能通过观察和体验来领悟其真谛。

译文

普门在哪里,不要寻找海的门。
只在吴城(今江苏一带)就有紫竹林。
古人以水和月来赞美白衣僧。
抬头就能见到月亮,挖地就能得到水。
朴实的明长老,现在前往普门。
教化之道已讲完,我只能无言以对。
即使无言可言,我也愿意举起水与月。
月亮在水中明亮,这个道理明明白白地讲。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