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此鼓声何所起,击之则有本寂然。
此声既以击乃生,当其不击声何在?
用手执捶以击鼓,三者和合始有声。
如是究竟声所缘,非手非捶非鼓义。
智人在在勤修习,于一击顿证菩提。
观彼鼓声成立相,本自不生那有灭。
我愿仁者亦如是,不以声观一切声。
昼安夜安随在安,长享耳根清净乐。
先舅大中府君己亥岁尝制十四咏寿宝林老师八十今八年矣此老师尚无恙其法孙定惠持此卷至都下敬作二偈以为师寿
维此鼓声何所起,击之则有本寂然。
此声既以击乃生,当其不击声何在?
用手执捶以击鼓,三者和合始有声。
如是究竟声所缘,非手非捶非鼓义。
智人在在勤修习,于一击顿证菩提。
观彼鼓声成立相,本自不生那有灭。
我愿仁者亦如是,不以声观一切声。
昼安夜安随在安,长享耳根清净乐。
注释:
- 维此鼓声何所起:维,是动词,意为“思考、考虑”。此鼓声何所起,意思是思考这个鼓声是从哪来的?
- 击之则有本寂然:击,动词,意为“敲击”。这里指用手中的鼓槌敲击鼓面。则有本寂然,意思是敲击之后就会有声音产生。
- 此声既以击乃生:此声,指的是鼓声。既以击乃生,意思是鼓声的产生是因为被敲击。
- 当其不击声何在:当,动词,意为“遇到”的意思。其,代词,指前面提到的“鼓声”。当其不击声何在,意思是没有被敲击的时候,这个鼓声在哪里呢?
- 用手执捶以击鼓:用手,名词用作动词,即拿着鼓槌去敲击。执,动词,意为“握着、拿着”。捶,名词,指鼓槌。以击鼓,用鼓槌去敲击鼓面。
- 三者和合始有声:三者,指手、鼓槌和鼓。和合,名词用作动词,即相互配合。始有声,意思是只有这三个部分相互配合才能发出声音。
- 如是究竟声所缘:如是,副词,意为“这样”。究竟,名词用作形容词,意为“最终的、最后的”。声所缘,指声音产生的原因或条件。
- 非手非捶非鼓义:非,否定词。义,名词用作动词,即意义。这里的义是指声音的本质。
- 智人在在勤修习:智人,指聪明的人。在在,副词,意为“总是”。勤修习,动词用作名词,意为“勤奋地学习、修炼”。
- 于一击顿证菩提:于,介词,意为“对于”。一击,动词用作名词,即一次打击。顿证菩提,突然领悟到佛陀的境界(指觉悟)。
- 观彼鼓声成立相:观,动词,意为“看、观察”。彼,代词,指前面提到的鼓声。鼓声成立相,指观察到鼓声是如何产生的。
- 本自不生那有灭:本自,代词,指前面提到的鼓声。不生,形容词用作动词,即不会生成。那有灭,代词“那”与动词“有”连用,构成一个反问句。
- 我愿仁者亦如是:我愿,代词作宾语前置的标志,意为“我祝愿”。仁者,对有道德品质的人的尊称。亦如,副词用作动词,意为也像……一样。如是,副词,意为“这样”。
- 不以声观一切声:不以,副词用作动词,意为“不用”。声,名词用作动词,即倾听声音。
- 昼安夜安随在安:昼安,白天的安宁;夜安,夜晚的安宁。随在安,随时都是平安的。
- 长享耳根清净乐:长享,动词用作名词,意为“永远享有”。耳根清净乐,形容一个人的内心平静而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