浊水清尘十七年,岂知披雾更云滇。
钓竿未拂珊瑚树,杯酒重登玳瑁筵。
春梦依稀蕉鹿后,晨星寥落雪鸿前。
逡巡醉写张颠帖,咫尺忘归范蠡船。
《顾箬溪中丞载酒过滇馆》是明代著名诗人杨慎的作品之一,其内容如下:
浊水清尘十七年,岂知披雾更云滇。
钓竿未拂珊瑚树,杯酒重登玳瑁筵。
春梦依稀蕉鹿后,晨星寥落雪鸿前。
逡巡醉写张颠帖,咫尺忘归范蠡船。
接下来将从多个角度赏析这首诗:
- 诗歌形式:这是一首七言律诗,具有严谨的格律和对仗工整的特点。每一联均由七个字组成,符合古代诗歌的传统结构。此外,全诗共八句,押韵规整,展现了古典诗歌的韵味。
- 意境描绘:诗中的“浊水清尘十七年”描绘了岁月的流逝与环境的变迁。而“岂知披雾更云滇”则反映了诗人对未知旅途的期待和惊喜。通过这些意象,诗人表达了对未来的无限遐想和对当前境遇的深刻反思。
- 情感表达:诗中流露出对过往经历的感慨和对未来的憧憬。特别是最后两句“逡巡醉写张颠帖,咫尺忘归范蠡船”,表现了诗人在醉酒之后挥笔如飞,以及对于归隐生活的向往。
杨慎的这首《顾箬溪中丞载酒过滇馆》不仅是对个人经历的回顾,更是对人生态度的一种体现。通过对历史的回顾,对未来的期待,以及对当下的把握,诗人展示了一种深刻的生命观和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