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江烟水星桥渡,惜别愁攀江上树。
青青杨柳故乡遥,渺渺征人大荒去。
苏武匈奴十九年,谁传书札上林边。
北风胡马南枝鸟,肠断当筵蜀国弦。

锦津舟中对酒别刘善充历史长河中诗酒别离情感共鸣

  1. 诗歌原文
    锦江烟水星桥渡,惜别愁攀江上树。
    青青杨柳故乡遥,渺渺征人大荒去。
    苏武匈奴十九年,谁传书札上林边。
    北风胡马南枝鸟,肠断当筵蜀国弦。
  2. 诗句释义
  • 锦江:指四川成都附近的锦江,是一条风景秀丽的河流。
  • 烟水:指河水泛着雾气。
  • 星桥渡:指在夜空中闪烁的星星组成一座桥梁,诗人乘坐船只通过这座桥梁渡过河流。
  • 惜别:舍不得分别的心情。
  • 愁攀:因舍不得朋友而攀折江边的柳树。
  • 青青杨柳:形容故乡的杨柳又绿又茂盛。
  • 大荒:荒凉的地方。
  • 苏武:西汉时期著名外交家,曾出使匈奴多年,坚守节操,最终获准回国。
  • 书札:书信。
  • 北风胡马:形容北方恶劣的气候和边疆的艰苦环境。
  • 南枝鸟:指南方的鸟。
  • 肠断:形容极度悲伤。
  • 蜀国弦:指古琴曲《蜀道难》。
  1. 赏析
    这首诗是杨慎在嘉靖年间(1522-1566年)被贬谪至云南期间所作,反映了他对家乡和友人的深深眷恋之情。诗中运用了生动的画面和意象,将离别的情感描绘得淋漓尽致。首联“锦江烟水星桥渡”描绘了一幅美丽的画面,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颔联“青青杨柳故乡遥,渺渺征人大荒去”则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无尽向往和对远征的无奈感伤。颈联“苏武匈奴十九年,谁传书札上林边”借用历史人物苏武的故事,表达了诗人对赦免的期待之情。尾联“北风胡马南枝鸟,肠断当筵蜀国弦”则以动物的依恋故土来比喻诗人无法排解、无法摆脱的情感纠结,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故乡的眷恋。整首诗结构严谨,语言深沉,融写景、叙事、抒情为一体,展现了杨慎深厚的文学功底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2. 创作背景
    杨慎是明代著名的文学家、历史学家和哲学家,他在政治生涯中曾遭遇多次贬谪,其中一次是在嘉靖年间被贬谪到云南。这段经历让他饱尝了边远地区的艰辛和孤独,也使他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人情冷暖、世态炎凉。在这样的背景下,杨慎创作了这首表达离别之情的诗歌,寄托了他对家乡和朋友的深情怀念以及对命运不公的感慨。
  3. 思想内容
    这首诗不仅表达了杨慎对家乡和友人的深深眷恋,更体现了他对于人生无常、命运多舛的深刻认识。诗中的“锦江烟水星桥渡”,象征着杨慎虽然身处异地,但仍心系祖国大地,渴望回到温暖的故乡。而“青青杨柳故乡遥,渺渺征人大荒去”则表达了他对远方土地的无限向往和对未来的不确定感。此外,诗中的“苏武匈奴十九年,谁传书札上林边”借用历史人物苏武的典故,寓意着杨慎在面对困境时仍怀有坚定的信念。而“北风胡马南枝鸟,肠断当筵蜀国弦”则以动物的依恋故土来比喻杨慎无法排解、无法摆脱的情感纠结,进一步强调了他的无奈与悲愤。整首诗的思想内涵丰富而深刻,既展示了杨慎的文学才华,又反映了他的人格魅力和高尚品质。
  4. 艺术特色
    杨慎的诗歌在艺术风格上独树一帜,其特点是语言优美、形象生动、意境深远。在这首《锦津舟中对酒别刘善充》中,杨慎巧妙地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比喻手法,将离别的情感表现得淋漓尽致。例如,“锦江烟水星桥渡”一句,通过描绘美丽的自然景色来烘托诗人内心的伤感;“青青杨柳故乡遥”一句,则通过描写故乡的景象来表达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此外,杨慎还善于运用对比手法,如将出征前的欢聚与离别后的孤寂进行对比,进一步增强了诗歌的情感张力。这些艺术手段使得杨慎的诗歌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深受读者的喜爱和赞赏。
  5. 后世影响
    杨慎的诗歌在当时就受到了广泛赞誉,成为后世文人学者学习的典范。他的诗歌不仅在文学上有很高的成就,还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和社会意义。许多后世文人都曾在自己的作品中引用或借鉴杨慎的诗歌,以此表达自己对人生的感悟和对社会的思考。此外,杨慎的诗歌还对后世的诗词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一颗明珠。
  6. 结语
    杨慎的诗歌以其精湛的艺术技巧、深邃的思想内容和独特的艺术风格而著称于世。无论是在文学还是社会文化领域,杨慎的作品都留下了深刻的痕迹和宝贵的财富。通过对杨慎的诗歌《锦津舟中对酒别刘善充》的赏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其诗歌的魅力和价值所在,同时也能从中汲取到人生的智慧和力量。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