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滇南秋已透。碧鸡金马山新瘦。摆渡村西南坝口。船放溜。松花水发黄昏后。
七夕人家衣襮绣。巧云新月佳期又。院院烧灯如白昼。风弄袖。刺桐花底仙裙皱。

【解析】

此词上阕写景抒情,下阕写情。上阕写滇南的秋月,“碧鸡金马山新瘦”,写出了云南昆明的秋天,景色如画;“摆渡村西南坝口”,写出了作者所居住的地方。“船放溜,松花水发黄昏后。”写出了作者在傍晚时分乘船过江的情景。

下阕写七夕人家的节日盛况。“七夕人家衣襮绣”,七夕节是农历七月初七,民间称牛郎织女鹊桥相会,故有穿绣衣、戴襮子等习俗。“巧云新月佳期又”写出了七夕节的风俗,即在七夕之夜举行各种活动。“夜阑风弄袖,星汉耿河汉。”“夜阑”指深夜,此时,作者正在欣赏天上银河与天河相汇的景象。“风弄袖,刺桐花底仙裙皱。”风吹动着衣袖,把花瓣吹皱,写出了七夕节夜晚的美丽景象。

全词通过描写作者所居之地的秋日风光和七夕节的盛况,表达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赞颂之情。

【答案】

译文:

七月滇南秋已透,碧鸡金马山新瘦。

摆渡村西南坝口,船放溜,松花水发黄昏后。

七夕人家衣襮绣,巧云新月佳期又。

夜阑风弄袖,星汉耿河汉。

赏析:

此词为《渔家傲》中的一首。上阕写景抒情,下阕写情。全词通过对滇南月节的描述,表达了作者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赞颂。

上阕起首二句点明时节,“七月”、“秋已透”表明是初秋。接着写“碧鸡”、“金马山”,“西”字表明地点在滇南昆明,“新瘦”描绘出昆明初秋时节山间树木萧疏之景,也暗示出作者对昆明的眷恋。“摆渡村西南坝口”,“摆渡”二字表明此处地势偏僻,交通不便,作者只能乘船过江。“松花水”即松华江,是滇池的一条支流,位于云南省昆明市西郊。“黄昏后”则表明是在傍晚时分。这两句描绘了滇南地区的自然风貌与地理位置。

下阕开始三句写景抒情。“七夕人家衣襮绣”,写七夕节人们穿绣衣、带襮子的习俗,体现了当时人们对节日的重视以及节日的热闹场面。“巧云新月佳期又”,七夕节这天晚上月亮特别亮,所以叫“新月”。“佳期又”即良辰佳节再次来临,表明作者对七夕节的喜爱。接下来两句以景语作结,“院院烧灯如白昼”,写院里到处都点燃了灯火,如同白天一般明亮。这两句描绘了七夕节夜晚的美好景象。“风弄袖,刺桐花底仙裙皱”,写微风吹动着衣袖,把花瓣吹皱,这是七夕节夜晚的美丽景象。

整首词以滇南月节为主题,通过对滇南地区秋月和七夕节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赞颂。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