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烧痕回一雨过,村童放牧散平坡。
祢衡洲畔埋愁远,建业城边积恨多。
谁见夜深嘶石马,那知岁久没铜驼。
江淹赋别魂销处,春水遥连漫绿波。
【注释】
春草:春天生长的草木。
祢(niè)衡:东汉末年的文学家、政治家,字正平,平原郡般县人。他因才华出众而受到袁绍的赏识,曾为黄巾军所败,后来归附曹操,官至中散大夫。
建业:三国吴国都城,今南京市。
石马:指南朝宋时在建业城南门的石雕马像。
别魂销处:指离别之地令人伤感的地方。
【赏析】
这是一首题画诗。诗题是“题春草图”,从诗的内容来看,这是一幅以春草为主题的图画。诗人通过对春天景物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对故国的思念和感伤之情。
首联写景。野火过后,春雨滋润,村童放牧,一片宁静。这两句描写了乡村春天的景色,给人以平和、宁静的感觉,为下文抒发思乡之情做了铺垫。
颔联抒情。诗人用祢衡、建业城边积恨等典故,表达了对故乡的深深思念之情。祢衡被曹操杀害后,他的坟就在建业城边,而如今他却已埋入了地下,成为了尘土,诗人因此倍感悲伤。而当年他在建业城边留下的遗憾,也在岁月的长河中逐渐淡化,成为历史的记忆。
颈联写景。夜深时分,诗人独自一人,骑着马儿来到江边,看着那匹嘶鸣的石马,心中涌起无尽的愁绪。那匹石马似乎能感受到诗人的哀伤,它默默地陪伴着诗人度过漫长的夜晚。然而,岁月无情,时光荏苒,那匹石马也早已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成为了一段传说。
尾联抒情。春水悠悠,绿波荡漾,诗人站在江边,望着远方的家乡,心中充满了思念之情。他想象着家乡的山水美景,期待着再次回到故乡。然而,现实的阻隔让他无法实现这个愿望,只能在梦中寻找那份温暖的记忆。
【译文】
野火烧过的痕迹已经褪去,一场春雨过后,村边的平坡又恢复了往日的宁静。
祢衡的墓地就坐落在建业城外的洲边,那里埋藏着诗人深深的愁绪,建业城中的怨恨也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渐渐消失。
谁还能听到夜深时的马蹄声?那些年积累下来的恨事,如今早已随风而逝,无人再提起。
江淹曾经赋诗表达对故土的深情,如今春水依旧流淌,仿佛连着那片绿色的波浪。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题画诗,通过对春天景物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故土的思念之情。全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和情感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