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从京国论交日,转眼韶华三十春。
天上再逢频笑语,洛中此别更伤神。
欲芽苑柳牵离绪,向暖春风拂去尘。
遥望柏台应有赋,宁忘载酒问奇人。
注释:
- 忆从京国论交日,转眼韶华三十春。
- 忆从京国:回想过去在京城中与邹宪长(邹宪)的交往。
- 论交日:指开始建立友谊和进行深入交流的日子。
- 转眼韶华三十春:转眼间,已经过了三十年的春天。这里“韶华”指的是美好的时光,而“三十春”则是指三十岁时的年龄。
- 天上再逢频笑语,洛中此别更伤神。
- 天上再逢:可能是指在一个特定的时刻,比如某个节日、庆典等场合再次遇见邹宪长。
- 笑语:愉快地交谈和笑声。
- 洛中此别:在洛阳这个地方分别。
- 伤神:形容因分别而感到忧伤和失落。
- 欲芽苑柳牵离绪,向暖春风拂去尘。
- 欲芽苑柳:希望新的春天能像园中的柳树一样发芽,带来新生。
- 牵离绪:牵动或引发离别的情绪。
- 向暖春风拂去尘:春天温暖的气息和阳光可以驱散尘埃,象征新开始的清新和希望。
- 遥望柏台应有赋,宁忘载酒问奇人。
- 柏台:可能是邹宪长的官职所在地,也可能是他居住的别墅或庄园的名称。
- 应有赋:期待邹宪长能够写一首赋诗来表达他的志向和情感。
- 宁忘:宁愿忘记。
- 载酒问奇人:带着酒意去拜访那些有特殊才能和智慧的人。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赠别诗,通过回忆过去与邹宪长在北京(国都)结交的情景,表达了对即将离开洛阳的邹宪长的不舍和思念之情。诗中多次使用“韶华”、“再”等词语,强调时间流逝和美好时光的短暂,以及与邹宪长之间的深厚情谊。同时,诗中提到了“天上再逢”和“洛中此别”的分别场景,以及春天的象征意义,这些都体现了诗人对分别时刻的感受和期望。最后,诗中还提到了邹宪长的官职所在地“柏台”,并表达了愿意与有特殊才能和智慧的人交朋友的愿望,展现了诗人的开阔胸襟和对知识的渴望。整体而言,这首诗语言优美,情感真挚,是一首表现友情和离别情绪的经典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