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守岁各殊方,京国湖南总帝乡。
宦迹半生成潦倒,客怀随地转疏狂。
即看腊雪开梅坞,亦有春风到草堂。
不识故园同此夜,灯前儿汝几回肠。
《丁巳岁除在滁前此丙辰在京乙卯在衡州志感》赏析
“三年守岁各殊方,京国湖南总帝乡。”黄廷用的这首诗以独特的视角,将个人经历与历史背景相结合,描绘了诗人在不同地点度过的岁月。
“三年”指的是诗人在北京、湖南和衡州三个地方的不同生活体验。这三年中,尽管他身处各地,但都能感受到京城的繁华与湖南的宁静,以及衡州的壮丽山川。这些不同的地方,就如同他生命中的“殊方”,各有其独特之处。
“宦迹半生成潦倒”,诗人表达了自己因宦海沉浮而逐渐变得潦倒无奈的心情。这里的“宦迹”指他在官场上的足迹和经历,而“潦倒”则形容了他在政治生涯中遭遇的挫折和失败。这种情绪不仅反映了他的个人境遇,也揭示了当时社会环境对他的限制和影响。
接下来是“客怀随地转疏狂”。在这里,“客怀”可以理解为诗人在外漂泊时的心境和情感。“疏狂”则是形容他在外地时不拘小节、放荡不羁的性格。这种性格可能源于他对自由的向往和对束缚的反抗,同时也反映出他对现实困境的不满和反抗。
“即看腊雪开梅坞,亦有春风到草堂。”诗人在这里描绘了冬日里梅花盛开的景象和他家乡春天的到来。梅花象征着高洁和坚韧,而春天则是新生和希望的象征。诗人通过对比这两种景象,表达了无论身处何地,他都能感受到自然的美好和生命力的复苏。
“不识故园同此夜,灯前儿汝几回肠。”最后两句诗人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尽管他身处异乡,但他始终怀念着故乡的夜晚和亲人的感受。尤其是他的孩子,总是让他牵肠挂肚。这种情感既表达了他对家的眷恋,也体现了他对家人的深深关怀。
《丁巳岁除在滁前此丙辰在京乙卯在衡州志感》不仅仅是一首诗作,更是诗人对自己人生经历的深刻反思和感慨。通过对这三年的回顾,我们不仅可以了解到黄廷用的个人经历,还可以感受到那个时代的社会风貌和文化气息。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思想内容,成为了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瑰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