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月离衙舍,扁舟尚桂林。
依涯看皓漾,凭枕酌更深。
天水相涵影,河山各半阴。
风来何处笛,千里关山心。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词综合赏析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格式要求: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并给必要的关键词加上注释,末尾附上赏析”,然后理解诗歌内容,把握其思想感情,最后根据要求作答。

(1)

明月高悬,皎洁的月光映照在漓江上,水波粼粼,与月亮相互辉映。诗人登上訾家洲,看到一轮圆月挂在天际。作者以“桂林中秋舟泊訾家洲同似景侄赏月”点明诗题。“舟泊”指泊舟江上。“景侄”是诗人弟弟的字。这句诗写出了诗人在船上观月的情态,也交代了写作此诗的时间。

(2)

“半月离衙舍”,“半月”指十五的月亮,说明时间已经过了月半,此时正是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节到了。

(3)

“扁舟尚桂林”中的“扁舟”指小舟,这里泛指船。“依涯看皓漾,凭枕酌更深”两句写舟中赏月的情景。“皓漾”指清澈的水波,这里比喻月亮。“倚”是依靠的意思,“凭枕”就是靠在枕头上。这两句写诗人在舟中观赏明月,一边靠枕,一边饮酒赏月,享受着难得的美景。

(4)

“天水相涵影,河山各半阴”意思是:天上的月亮把水的影子照得一片清亮,而河山则被半阴半阳的天色所掩盖。“天水”“河山”都是借代手法,用自然界的景物来代替人物形象。“半阴”即一半明亮一半昏暗,形容天色。这两句写出了中秋之夜,天空晴朗,水中倒映着明亮的月光;但河山间又多云蔽日,景色阴暗。这两句写出了中秋之夜,天空晴朗,水中倒映着明亮的月光;但河山间又多云蔽日,景色阴暗。这两句写出了中秋之夜,天空晴朗,水中倒映着明亮的月光;但河山间又多云蔽日,景色阴暗。这两句写出了中秋之夜,天空晴朗,水中倒映着明亮的月光;但河山间又多云蔽日,景色阴暗。

(5)

“风来何处笛”,意为:风声吹过,传来那远方的笛声。

(6)

“关山心”中的“关山”是借代手法,用自然景物来代替人物形象。诗人以笛声为引子,联想到自己远在边关的亲人,心中不禁生出一股思乡之情。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因赏月而生出的思乡之情。

【答案】

这首诗写于诗人谪居广西桂林时期。首句点题,表明了时令及作者当时的处境。次句写景,表现了作者游赏的兴致。三、四句写舟行所见,进一步写月色之佳。五、六句写舟中赏月情景,表现了作者赏玩山水的乐趣。七、八句写夜深风起之时的所见所闻,表达出作者因赏月而生出的思乡之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