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日同登郭外山,丛林深处向高攀。
前朝古木双株翠,夹道修篁半偈闲。
兴到遐情骄野鹿,狂来笑语傲商颜。
波光潋滟浮归棹,明月窥窗相伴还。

注释:

德山前韵:德山,地名,这里指德山县。前韵,诗的开头。

晴日同登郭外山:晴朗的日子和朋友们一同登上城外的山。郭外山,城外的山。

丛林深处向高攀:在森林的深处向上攀登。

前朝古木双株翠:前面是两棵古老的树,树叶翠绿如画。

夹道修篁半偈闲:两边的竹林茂密,就像僧人念经一样安静。

兴到遐情骄野鹿,狂来笑语傲商颜:心情愉快时,野鹿会显得骄傲;情绪激昂时,商人也会显得傲慢。

波光潋滟浮归棹,明月窥窗相伴还:水面波光粼粼,映着归船的影子;窗户边挂着明月,陪伴着我。

赏析:

这首诗以自然景色为背景,描绘了一幅生动的自然画面。首句“晴日同登郭外山”,诗人和朋友在晴朗的日子里一同登上城外的山,表现出他们的愉悦心情。接着,“丛林深处向高攀”描绘出他们在森林中向上攀爬的情景,展现了他们的冒险精神。

第二句“前朝古木双株翠”,诗人提到了前方的两棵古老树木,树叶翠绿如画,给人一种宁静的感觉。第三句“夹道修篁半偈闲”,诗人描述了两侧的竹林茂密,就像僧人念经一样安静,表达了他对自然的欣赏和感慨。

第四句“兴到遐情骄野鹿,狂来笑语傲商颜”,诗人用动物来比喻自己的心情,当心情愉快时,野鹿会显得骄傲;情绪激昂时,商人也会显得傲慢。这种比喻既形象又贴切,让人印象深刻。

第五句“波光潋滟浮归棹,明月窥窗相伴还”,诗人用波光粼粼的水面和窗户边的明月来描绘他的心情。当他坐在船上,看着水面上的波光,听着窗外的月光,他感到一种与世隔绝的宁静和自由。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述和形象的比喻,展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它不仅让我们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丽,也让我们思考了人与自然的关系和人生的意义。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