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涯岁籥两惊除,守岁聊凭一卷书。
相对梅花如索笑,那知客况转慵疏。
非因王粲能裁赋,却羡陶潜解爱庐。
羲御由来无驻策,欲寻高着在樵渔。
丙子除夕
天涯岁籥两惊除,守岁聊凭一卷书。
相对梅花如索笑,那知客况转慵疏。
非因王粲能裁赋,却羡陶潜解爱庐。
羲御由来无驻策,欲寻高着在樵渔。
注释:
1、丙子:指农历三十日。除夕:旧时农历年最后一天。
2、天涯岁籥:天涯岁月之钟,指除夕之夜。
3、惊除:惊喜之意。
4、守岁:守到新年的来临。
5、一卷书:指一本书。
6、相对:相互对视。
7、如索笑:像索笑一样。
8、索笑:比喻人的笑容。
9、那知:哪知道。
10、王粲:三国魏末年诗人,以善诗著称。
11、爱庐:喜爱隐居的生活。
12、羲御:传说中的神车。
13、羲御由来无驻策:指羲和驾车(神话中驾车之神)从不停留。
14、羲驭:羲和,传说中驾驭天车的神灵。
15、樵渔:樵夫与渔夫,指隐者生活。
赏析:
此诗是作者在丙子除夕所作。诗中表达了作者在除夕夜与亲友共度时光的喜悦之情,以及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变迁和文人的心境。
首联“天涯岁籥两惊除,守岁聊凭一卷书。”描绘了除夕夜的热闹场景。天涯岁月之钟敲响,人们纷纷来到家中迎接新年的到来。而作者则选择在这时读书,以消磨时光。这一行为既体现了他对知识的热爱,也展现了他对世俗繁华的超脱。
颔联“相对梅花如索笑,那知客况转慵疏。”进一步描绘了除夕夜的气氛。梅花盛开,如同在索笑般地绽放,而作者却因为客人稀少而感到慵懒。这一对比既展示了作者对梅花的喜爱,也反映出他对于孤独感的无奈。
颈联“非因王粲能裁赋,却羡陶潜解爱庐。”表达了作者对于隐逸生活的向往。王粲是三国时期的诗人,擅长诗歌创作;陶潜则是东晋时期的隐士,以田园生活为乐。作者认为王粲虽然能写出优美的诗篇,但却不如陶潜在田园中过着淡泊明志的生活。这一联既表达了对王粲的羡慕,也展现了对陶潜精神的推崇。
尾联“羲御由来无驻策,欲寻高着在樵渔。”进一步强调了作者对于隐逸生活的追求。羲和驾车(神话中驾车之神)从不停留,象征着隐逸生活不受世俗纷扰。而樵夫与渔夫,则是隐者生活的写照。作者想要找到更高境界的生活方式,即在樵夫与渔夫的生活中找到自己的理想状态。
整首诗以丙子除夕为背景,通过对除夕夜的描述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展示了作者对知识、友情和自然的独特感悟。诗中的语言简练而富有意境,既展现了作者的才情,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