曙色曈昽散禁城,凤楼高处晓钟鸣。
春风照拂炉烟细,旭日光浮御道清。
咫尺天颜瞻霁色,追随鹓序展葵情。
微臣滥得承恩赐,金鉴何由答圣明。
【解析】
此题考查考生鉴赏诗歌的能力。赏析诗歌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是内容(意象、主旨)、二是语言、三是结构,四是表现技巧。本题的答题区间为“辞朝赐宴”,从诗中找出关键词语,并结合全诗分析其作用即可。
译文:
清晨的霞光洒满禁城,凤楼上晓钟悠扬回荡。春风轻拂着炉烟,阳光照亮官道一片明亮清澄。咫尺天颜瞻望霁色,追随鹓序展现葵情。微臣有幸承蒙恩赐,如何报答圣明之主?
赏析:
这首诗写于元和四年(公元809年),是唐宪宗在宫中举行赐宴,作者应诏而作。首联写诗人被召至皇宫的情景。首句写天色渐明。第二句写皇帝登临凤楼,晓钟鸣响。“晓”字点出了时间,“曙色曈昽”四字写出了朝阳初升,霞光映照的景象。三、四两句写春风吹拂,御炉烟细,旭日高悬,宫门通亮。一个“照”字,既点出“春风”,又烘托出“炉烟”的细小,一个“浮”字,写出了阳光的明媚、灿烂。五、六两句写皇帝在殿上与群臣欢宴,“瞻霁色”是说皇上看到了雨后晴朗的天空,心情十分愉快,“展葵情”是说大臣们向皇帝呈奏奏章,表示自己的忠诚。这两句写皇帝心情舒畅,大臣们忠心耿耿。七、八句写诗人感激之情。“微臣滥得承恩命”,诗人自谦,说自己能受到如此恩遇,实属侥幸。“金鉴何由答圣明”,诗人以黄金制成的镜子无法回报圣明君王的厚爱,表达了自己对皇帝恩典的感激之情。
全诗描绘出一幅朝廷宴饮图,反映了当时宫廷生活的一个侧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