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馀年蹇厄身,无端浮海伴征人。
非因松菊荒畦径,其奈封疆起祲尘。
刁斗月明惊旅梦,樯帆风影篆江滨。
中流欸乃随波沸,好续铙歌答紫宸。
【注释】
自述:作者在诗中回忆自己七十多年间所经历的艰难困苦,以及随征人的漂泊生活。
蹇厄:指仕途不顺,生活困顿。
浮海:泛指到处流浪、漂泊。
征人:指出征之人,这里指作者。
松菊:即松菊园。唐代白居易曾隐居洛阳,其地有“松菊园”。
荒畦径:荒芜的田畦小径,这里指隐居之地的荒凉。
封疆:古代指边疆。起祲尘:《汉书·王莽传》载,王莽时,边塞常起烟尘,这里以之比喻战争。
刁斗:古代军中使用的铜器,用于夜间警戒和报晓。月明:月光明亮。惊旅梦:惊醒了旅居之人的梦。樯帆:桅杆上的帆。风影篆江滨:风吹动着桅杆上的帆,帆影在岸边留下一道道痕迹。
欸乃:船上摇橹声。
【赏析】
此诗作于元代至元十九年(1282),是诗人晚年归隐之作。
首联点出自己的遭遇,说自己一生坎坷,历尽艰辛,与那些随军远征的人一样,到处漂泊。
颔联写自己因何而漂泊?诗人说非关个人志向不存,而是由于国家战乱,边境不安,不得不随征远行。表达了诗人对国事的关切和自己忧国之情。
颈联写自己漂泊途中所见所感。“刁斗”句写月夜,听到军营中的号角声,惊动了他梦中的旅人。“樯帆”句写看到船帆在江岸上投下的影子,想到自己也是漂泊无定。尾联写自己虽然漂泊在外,但仍想为国效力,继续为朝廷出力。
全诗以漂泊的生涯,抒发了诗人忧国之情。语言质朴自然,不加雕饰,充分体现了元初诗歌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