肃趾松门寂,悲衿石峤寒。
竹馀当日卧,云剩昔时餐。
泽涧流应远,贤风吹未阑。
山阳怀旧德,张酒不成欢。

谒孙翁墓一首(注:此篇为王维在开元年间(713年-741年)的作品。)

肃趾松门寂,悲衿石峤寒。

竹馀当日卧,云剩昔时餐。

泽涧流应远,贤风吹未阑。

山阳怀旧德,张酒不成欢。

注释:
肃趾:肃然起敬。松门:松林间的门户,指墓地所在之景。悲衿:悲痛之情。石峤:山石。竹馀:竹林的残存部分。当日卧:当年曾在这里休息过。云剩昔时餐:天空中飘散的云彩仿佛是过去在那里吃饭留下的余迹。泽涧:山泉流水。流应远:水流应当很远了。贤风:美好的风气。张酒不成欢:没有喝成酒,心中感到遗憾。
赏析:
这首诗是王维在拜访友人墓地时所作,通过对墓地周围环境的描绘,表达了对逝者的怀念及内心的感慨。全诗以“谒孙翁墓”为中心,通过景物的描写和情感的流露,展现了一幅宁静而又哀愁的画面。
首两句“肃趾松门寂,悲衿石峤寒”,诗人来到墓地,感受到一片肃穆的氛围,松树之间静寂无声,山石之上透出一股冷意。这种环境氛围让人不禁联想到孙翁生前的生活与遭遇,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逝者的深深哀悼之情。
诗人转向对墓地内部的描述:“竹馀当日卧,云剩昔时餐。”这里通过想象孙翁生前的日常生活,将墓地周围的自然景物与人物的经历相联系。竹子和云朵仿佛还保留着孙翁当年的影像,让人不禁联想到那些美好而难忘的时刻。
诗人转向对外界环境的描绘:“泽涧流应远,贤风吹未阑。”这里通过描绘山泉水流和吹来的清风,表现了墓地周边的自然景色。水声潺潺,仿佛在诉说着孙翁生前的故事;清风拂面,也仿佛能听到孙翁生前的教诲之声。这些自然景象与孙翁的形象相互映衬,使得整个画面更加生动、感人。
诗人以自己的感受作结:“山阳怀旧德,张酒不成欢。”这里的“山阳”指的是孙翁的家乡,表达了诗人对孙翁家乡的思念之情。同时,由于未能喝成酒,心中感到一种遗憾和失落。这种情感的表达,使得整首诗更加深情而动人。
这首诗通过对墓地周围环境的描绘和对孙翁生平的回忆,表现了诗人对逝者的怀念和内心的感慨。诗人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使整首诗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值得细细品味。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