鹊桥龙巷元同里,咫尺能传母子芳。
冰蘖旧嗟慈行苦,翟翚今羡孝思光。
情追在褓堪销骨,语记残灯合断肠。
汉氏一经吾欲著,愿操彤管为游扬。

这首诗是明朝诗人黄省曾的作品《读朱子纯方伯太夫人哀述一首》,通过“鹊桥龙巷元同里,咫尺能传母子芳”的开篇,营造出一种近在咫尺却能传递美德的诗意画面。下面将对这首诗进行逐句解读:

  1. 首句解析:“鹊桥龙巷元同里,咫尺能传母子芳。” 鹊桥龙巷元同里,咫尺能传母子芳。这句诗中,“鹊桥龙巷”作为古代神话中的鹊桥,象征着爱情的美好与连接。而“元同里”则可能是一个地名或特定的场所,代表着某种特定的环境和氛围。整句诗通过这样的背景设定,表达了母子间虽近在咫尺却能传递美德的情景。
  2. 次句解析:“冰蘖旧嗟慈行苦,翟翚今羡孝思光。” 冰蘖旧嗟慈行苦,翟翚今羡孝思光。在这里,“冰蘖”和“翟翚”都是用来象征清苦和艰难的意象。前者可能指的是艰难或艰苦的生活,后者则可能是指显赫的地位或成就。这两句诗通过对比,突出了太夫人清苦生活中的慈爱与孝思的光辉。
  3. 第三句解析:“情追在褓堪销骨,语记残灯合断肠。” 情追在褓堪销骨,语记残灯合断肠。这里的“在褓”指的是婴儿,强调了母爱的伟大和孩子对母亲的依恋之情。而“残灯合断肠”则形象地描绘了母亲在回忆往事时的悲伤与无奈。这两句诗表达了母亲对孩子深沉的情感和无尽的思念。
  4. 尾句解析:“汉氏一经吾欲著,愿操彤管为游扬。” 汉氏一经吾欲著,愿操彤管为游扬。在这里,“汉氏经”可能是指儒家经典或传统文化,而“彤管”则是古代书写用的红色笔管。这两句诗通过这样的结尾,诗人表达了自己想要弘扬和传承这种美德的愿望,以及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这种美德得到广泛的认可和传播。

这首诗通过对母子关系的描写,展现了母亲无私的慈爱和孝顺的精神。同时,通过对历史和文化元素的引用,诗人表达了自己对于道德和文化传承的重视。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是一首富有感染力的诗歌。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